fāngguó

方国


拼音fāng guó
注音ㄈㄤ ㄍㄨㄛˊ

繁体方國

方国

词语解释

方国[ fāng guó ]

⒈  四方诸侯之国;四邻之国。

⒉  泛指天下,国家。

⒊  指四方州郡。

引证解释

⒈  四方诸侯之国;四邻之国。

《诗·大雅·大明》:“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郑玄 笺:“方国,四方来附者。”
《宋书·蛮夷传·师子国》:“四海之外,无往不伏,方国诸王,莫不遣信奉献,以表归德之诚。”

⒉  泛指天下,国家。

唐 韩愈 《顺宗实录五》:“惟皇天祐命烈祖,诞受方国。”

⒊  指四方州郡。 《后汉书·胡广传》:“臣等窃以为 广 在尚书,劬劳日久,后母年老,既蒙简照,宜试职千里,匡寧方国。 陈留 近郡。今太守任缺。

广 才略深茂,堪能拨烦,愿以参选。”
宋 苏轼 《赐新除翰林学士许将赴阙诏》:“出殿方国,则脩儒术以饰吏事;入备顾问,则酌民言以广上听。”

国语辞典

方国[ fāng guó ]

⒈  四方诸侯之国。

《诗经·大雅·大明》:「厥德不回,以受方国。」

分字解释


※ "方国"的意思解释、方国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方国涣推谢道:赵公子的心意在下心领了,我倒也不急于赶路,我平日对棋艺倒也爱好,公子既然有困难,明日愿与公子同行,希望能助些微薄之力。

2、朱元璋虽已集聚了相当实力,但强敌环伺,张士诚、陈友谅、方国珍、明玉珍等各据一方,有些已自立国号称王称帝。

3、未久,请求归省,诏令集乡郡之旧为方国珍兵者,纯诚奏道:“臣侍陛下十年,无丝毫惠及乡里,今归省而首集子弟为兵,父老其为臣何!”太祖称叹而止。

4、1935年7月完成《纳西象形文字谱》书稿,内容有东巴经义的解释,为中外学术界所推崇,国外学者称方国瑜为纳西学之父。

5、方国珍是浙东台州人,史书说他“身长七尺,貌魁梧,面黑体白,坚毅沉勇,力逐奔马”。

6、方国步艰危,人材难得,岂复雠仇报怨时邪!吾今舍汝。

7、其次,翦除夏王朝方国葛(今河南宁陵县北)、韦(河南滑县东)、顾(山东鄄城东北)、昆吾(河南淮阳南),“十一征而无敌于天下”。

8、望天台望天台坐落在北固山西北的山颠上,这里曾是元末方国珍设坛祭天的地方。

9、商纣拒谏饰非,残害忠良,使得朝中大臣、贵族以及诸侯和周边方国也都离心离德。

10、既可见中原古文化的灿烂辉煌,更可看到别具魅力的北方“方国”文化。

11、“三代”时期,该地区已形成东夷或华夏与土著族结合的方国

12、《纳西象形文字谱》是由方国瑜编撰的一部重要的东巴文字典。

13、特别是一批纳西族学者如方国瑜、和志武、周汝诚及郭大烈等,都发表了各自的代表作。

14、方国涣见状,不由大吃一惊,忙扶在崖边探视,但见一个黑点在崖壁上闪现了几下,便消失在了这万丈不测之渊中,惊得方国涣目瞪口呆。

15、有不少翻译的通司,个个忙得满头大汗,城门只放诸侯、方国君主、部族首领进去,随同之人都挡在外面。

16、武王伐纣后建立的周朝,采用了“封邦建国”的政策,将周族及其联盟部落的分支派往各战略要地殖民,成立城邦国家;同时又将各地表示服从周朝的地方部落封为方国

17、帮林忠照钟文法陈志彬张太生宋维轼彭清云方国南兰桥魏洪亮董洪。

18、西土祭方、龙方,东土儿方尚未纳贡,另外彭祖氏、有苏氏等南土诸方国也迟迟不见消息。

19、在鹤乡这片土地上,因为有了鹤,奚方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平淡的生活造就了不平凡的传奇。

20、可惜已经迟了,这团黑雾急如星火,眨眼间就到了丁方国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