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shū yì
注音ㄕㄨ 一ˋ
繁体疏義
⒈ 疏通和阐发文义。
⒈ 疏通和阐发文义。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勉学》:“夫圣人之书,所以设教,但明练经文,粗通注义,常使言行有得,亦足为人;何必‘ 仲尼 居’即须两纸疏义?”
严复 《译<天演论>自序》:“夫如是,则虽有故训疏义之勤,而於古人詔示来学之旨,愈益晦矣。”
1、不过长孙无忌这人的确有点本事,并不完全借助国舅爷的身份,古代东方法系的经典《唐律疏义》和二十五史中的《隋书》便是此人手笔。
2、马基·维里,《李维罗马史疏义》第二卷引言,1 - 2章。
3、《唐律疏义》明确规定“证不言情及译人诈伪致罪出入者,证人减二等,译人与同罪”,即任何人都有如实提供证据或翻译的义务,否则不别亲疏处以刑罚。
4、凡《三礼》、《三传》、《通礼》每十道义分经注六道、疏义四道,以六通为合格。
5、《道藏辑要》氐集收有《元始大洞玉经》三卷、《元始大洞玉经疏要十二义》一卷、《大洞玉经坛仪》一卷、《总论》一卷,均题为魏华存疏义。
6、马基维里,《李维罗马史疏义》第一卷引言,1-5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