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兵

词语解释
乡兵[ xiāng bīng ]
⒈ 古代地方武装。始于西魏、北周,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居于本乡。其后历代有之。
引证解释
⒈ 古代地方武装。始于 西魏、北周,由大都督或仪同统领,居于本乡。其后历代有之。
引《隋书·张奫传》:“高祖 作相,授大都督,领乡兵。”
《宋史·兵志四》:“乡兵者,选自户籍,或土民应募,在所团结训练,以为防守之兵也。”
《清史稿·兵志四》:“乡兵始自 雍 乾,旋募旋散,初非经制之师……各省举办团练,有驻守地方者,有随营征勦者。”
分字解释
※ "乡兵"的意思解释、乡兵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史军校点头称是,又道:待乡兵都来齐了,我准备亲自领人从后山上去。
2、赵与珞一死数百乡兵一轰而散,元军顺利进入琼州,童辉原本留守府城,听到消息后带着不愿投降的几名官吏逃进了山里。
3、所上疏“团乡兵、募边兵、择有司、足军器、惜粮赏、恤贫军、励将领、防后患”等八事和禁约三十条皆可实行,使边防得以整治。
4、季丛孝的族兄季世美月前带领乡兵,在江阴城外的虞山,遭遇清兵力战而亡,现在新愁旧恨相继,恨不得飞出去和清兵拼命。
5、双方才一交锋,乡兵就不战自溃,“走者不知所为,相蹈藉而死”,许多人被挤入河中淹死,“尸骸乱下,一望无际”。
6、县吏们似乎也无能为力,但因害怕上司追查,也不敢将乡兵放还回乡。【造句 网】
7、甲申年,李自成破京师,东昌兵临城下之时,两卫世职多数投降,邓之荣奔走东阿,得乡兵五百余人,“遇贼数千,拒敌于白塔山”,邓之荣设伏,将之击溃。
8、而主攻的史军校早已经命令乡兵们,每人各点燃火把,甚至将火把塞在石缝之中,从山顶上看去,蔚为大观,犹如有上万官军来攻。
9、县令、县尉与主簿们,按照名册清点人数、兵械,又命人领着乡兵操练了几日,就算是演武了。
10、弓箭手是北宋乡兵之一,由政府授田招募,其任务为协助禁军戍边与出征。
11、原来吃完早餐之后不久,赵月就派柳义、孟三立两人按原来的分工,走街串户地组织“乡兵”。
12、侯峒曾、黄淳耀等人本来想借用城外乡兵扼阻清兵。
13、乡兵亦称民兵,有的称强壮、弓箭手、土兵、果毅等,是不脱离生产、农隙集结训练的民众武装,以按户选、抽的壮丁或募集的土人组成。
14、当时的永宁镇公所几十名乡兵及民众浴血抵抗,终因弹药不足、寡不敌众,被日军杀害于南门壕沟内。
15、安庆府中有左氏兄弟率乡兵抗清,虽然兵败,已为倡首。
16、县吏们似乎也无能为力,但因害怕上司追查,也不敢将乡兵放还回乡。
17、其兵制规定,除正规的国家军队外,各堡含堡以下按田粮制兵,有事听调,无事归农,名曰“乡兵”。
相关词语
- jǐng xiāng景乡
- yì xiāng异乡
- dào xiāng道乡
- huán xiāng还乡
- xiāng qīn乡亲
- qīng xiāng清乡
- jiāng xiāng江乡
- fù xiāng阜乡
- biān xiāng边乡
- kè xiāng客乡
- xiāng tǔ乡土
- guī xiāng归乡
- è xiāng饿乡
- mí xiāng迷乡
- shǔ xiāng鼠乡
- jiān xiāng监乡
- dōu xiāng都乡
- huái xiāng怀乡
- shùn xiāng顺乡
- tóng xiāng同乡
- bīng suì兵燧
- bīng luàn兵乱
- bīng shè兵舍
- bīng shī兵师
- zhàng bīng帐兵
- rǒng bīng宂兵
- ruì bīng鋭兵
- bīng shāo兵梢
- bù bīng布兵
- tiān bīng天兵
- bīng shuài兵帅
- bīng sī兵厮
- nǔ bīng弩兵
- bīng shǐ兵矢
- àn bīng按兵
- bīng lì兵力
- bīng wù兵务
- zhì bīng至兵
- bīng xiǎng兵饷
- bīng sǐ兵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