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却

词语解释
退却[ tuì què ]
⒈ 亦称“撤退”。军队放弃所占领的阵地或地区向后转移的作战行动。
例步兵在敌人的顽固抵抗下暂时退却。
英retreat; withdraw;
⒉ 畏难后退。
例承认了他的错误,退却了。
英hang back; shrink back; flinch;
引证解释
⒈ 见“退却”。亦作“退却”。
⒉ 却行;倒退。 《三国志·魏志·董卓传》“卓 闻之,以为 毖琼 通情卖己,皆斩之”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卓 送至閤中, 孚 因出刀刺之。
引卓 多力,退却不中。”
《二刻拍案惊奇》卷十二:“同父 将马三跃,马三次退却。”
茅盾 《子夜》十四:“车子动了,然而女工们不再退却。”
⒊ 畏缩后退。
引宋 叶适 《刘靖君墓志铭》:“作邑者,要路之储也,以改官为急。盖有因缘属託於破白之初矣,未有逡巡退却於及格之际也。”
浩然 《艳阳天》第四一章:“马之悦 不能退却,不能倒下!”
⒋ 谓军队在作战中向后撤退。
引《后汉书·皇甫规传》:“郡将知 规 有兵略,乃命为功曹,使率甲士八百,与 羗 交战,斩首数级,贼遂退却。”
毛泽东 《论持久战》六八:“退却,属于防御一类,是防御的继续。”
王西彦 《眷恋土地的人·在退却的路上》:“船夫队长 杨老二 离开 板渡,跟随着部队一起退却。”
⒌ 谓迫使撤退。
引《七国春秋平话》卷上:“臣乞三千兵,出城退却 齐 兵。”
国语辞典
退却[ tuì què ]
⒈ 后退。
引《三国志·卷四·魏书·三少帝纪·齐王芳纪》「以颜渊配」句下裴松之注引习凿齿《汉晋春秋》:「当今宜捐淮、汉以南,退却避之。」
近后退 撤退 畏缩
反坚守 进攻 前进 冲锋
分字解释
※ "退却"的意思解释、退却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恐鸟得到了教训,开始退却,其原始的智力驱使其改变捕猎战略.
2、4月23日,红一方面军3万余人转到退却终点龙冈、东固地区隐蔽集结,持重待机。
3、她孤立无援地朝周围看看.看到有人在打量她,她又退却了.
4、哈尔威船长在灾害降临之际指挥人们秩序井然地退却。
5、我们决不能退却。
6、他们自己在危急的时刻迅速退却,这才得以避免被歼灭。
7、与6月24日得到的图像相比,某些地区的洪水已稍有退却。
8、马吕斯绝没有退却的意思,他转向安灼拉,他那出自肺腑的激越的声音爆发出来了。
9、划掉它并且感受过去正在退却。
10、公认大他者的退却解释了流行文化中破解密文的盛行。
11、从军队配置地点到军队给养和补充源泉的主要聚集地区的道路,在一般情况下也是退却用的道路。因此,这些道路有双重的使命:第一,它们是经常补给军队的交通线;第二,它们是退却路。
12、另一个因素是“高频率”企业突然退却,他们的算法交易日益主导股市。
13、敌军全线退却。
14、在目前不利的情况下,我军该暂时退却,待时而动,以避免不必要的伤亡。
15、持续几个星期围困曼谷中心的洪水开始退却。
16、伟大的统帅和久经战争锻炼的军队的退却,往往像一只受了伤的狮子退去一样。
17、欧盟的退却标志着自利主义对抗原则主义的大获全胜。
18、爱情不是最初的甜蜜,而是繁华退却依然不离不弃。
19、那么,凯大人的军团不仅仅是要背腹受敌,而且连退却的道路都断绝了。
20、哼!我徐力才不怕,那次战场撕杀我不是勇猛直前,从不退却。
相关词语
- bēn tuì奔退
- diē tuì跌退
- lǚ tuì旅退
- tuì chǎng退场
- jìn tuì进退
- liú tuì留退
- dǎ tuì打退
- tuì yì退役
- tuì kuǎn退款
- cái tuì裁退
- tuì huí退回
- jiǎn tuì拣退
- gé tuì革退
- tuì suō退缩
- gào tuì告退
- nuò tuì懦退
- bìng tuì病退
- tuì shǒu退守
- chè tuì撤退
- kuī tuì亏退
- qiān què迁却
- què jí却籍
- què zú却足
- gōu què勾却
- què shuāng却霜
- bài què败却
- què jué却絶
- què què却却
- què lián却奁
- què dǎo却倒
- qiē què切却
- què lì却笠
- què shēng却生
- què zuò却坐
- lěng què冷却
- què dài却待
- què bì却避
- què wàng却望
- què sǐ却死
- què sǎo却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