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mán yí róng dí
注音ㄇㄢˊ 一ˊ ㄖㄨㄥˊ ㄉ一ˊ
繁体蠻夷戎狄
⒈ 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⒈ 古代对四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东方曰夷,南方曰蛮,西方曰戎,北方曰狄。
引《国语·周语中》:“夫三军之所寻,将蛮夷戎狄之骄逸不虔,於是乎致武。”
《荀子·正论》:“故诸夏之国,同服同仪,蛮夷戎狄之国,同服不同制。”
郭沫若 《屈原》第二幕:“以一介的寒士,做到一国的丞相,公卿大夫,农工商贾,皂隶台舆,蛮夷戎狄,什么样的人,差不多我都看过了。”
⒈ 古时对四方异族的总称。
引《国语·楚语上》:「蛮、夷、戎、狄,其不宾也久矣,中国所不能用也。」
1、皇上!族别法有违仁德,我华夏礼仪之邦,历朝历代素来讲究以仁化仇,以德报怨,即便是对戎狄蛮夷,只要归附称臣即恩结之,教化之。
2、夏、华,或华夏和蛮夷戎狄的称呼,是民族中的统治者尊己卑人命名的通例。
3、我们第一个又大又美丽的国家就叫夏朝。周围是什么玩意?蛮夷戎狄。蛮夷戎狄已经是不怎么样的词儿,已经让你说得够惨的了,还不够惨?犬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