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狱

词语解释
断狱[ duàn yù ]
⒈ 旧指审理判决案件。
例察狱讼之词,以诏司寇断狱弊公,致邦令。——《周礼·士师》
英close a trial by announcing the verdict; hear and pass judgment on a case;
引证解释
⒈ 审理和判决案件。
引《墨子·尚贤中》:“君有难则不死,出亡则不从;使断狱则不中,分财则不均。”
《汉书·文帝纪赞》:“断狱数百,几致刑措。”
宋 王安石 《本朝百年无事札子》:“断狱务在生之,而特恶吏之残扰。”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彼听讼者,研鞠两造之情伪,廉得其情,而后断狱。”
国语辞典
断狱[ duàn yù ]
⒈ 判决讼案。
引《汉书·卷四·文帝纪·赞曰》:「专务以德化民,是以海内殷富,兴于礼义,断狱数百,几致刑措。呜呼,仁哉!」
分字解释
※ "断狱"的意思解释、断狱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基本格局确定后,联系人性固有和共有的弱点,运用老吏断狱的冷酷心智,并非不能鉴别相对的可信度。
2、在大草之外,开辟章草一门,且一出手又是老吏断狱,心手相应,为之惊叹不已,百感丛生。
3、听他们谈书如闻老吏断狱,片言解纷。
4、至四年,斗米四五钱,外户不闭者数月,马牛被野,人行数十里不粮,民物蕃息,四夷降附者百二十万人,是岁天下断狱,死罪者二十九人,号称太平。
5、断狱者急于榜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繁于诈欺放滥之文,违本离实,垂楚为奸,或因公行私,以逞威福。
6、至孝文皇帝,闵中国未安,偃武行文,则断狱数百,民赋四十,丁男三年而一事。
7、通过这一研究,可以提供一个与文学叙事和民间传说中的包公形象与断狱智慧进行比较研究的前提。
8、另订十二律,名例、卫禁、职制、户婚、厩库、擅兴、贼盗、斗讼、诈伪、杂律、捕亡、断狱。
9、他下结论,口气短促、有力,如老吏断狱,不容一丝质疑。
10、古来祈梦断狱之事,余谓皆事后之附会也。
11、此贼被识破,惊服!一件小案子,从中看出包拯断案的机智果断,也许他“善断狱讼”之名就是从这时流传开来。
12、百十三、而他指出在翻译西文术语时,日本人习用双字和双字以上的词组,因此比中国人的习用单字更能精确地传达原意,也真如老吏断狱,一语中的。
13、而他指出在翻译西文术语时,日本人习用双字和双字以上的词组,因此比中国人的习用单字更能精确地传达原意,也真如老吏断狱,一语中的。
14、包公听讼断狱故事,突出的也是“罪与罚”的价值取向。
15、余先生写作此书,可谓水到渠成,恰似老吏断狱,将此书视为他毕生治史的一部总结性的著作,也不为过。
16、但是,人的理性认识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就是清官听讼断狱,实际上也是能审则审,审不明白就装神弄鬼和求助于刑讯逼供。
17、断狱者急于篣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
18、沉重的苦难发酵成厚实的人生感悟,文字渐渐褪去战火烽烟的气息而变得宁静沉实,却又厚重无比,如老吏断狱,辛辣,准确,不拖泥带水,直追死穴。
19、在法的实施方面,以儒家典籍为断狱的依据。
20、下一判断,如老吏断狱,客观冷静,不杂成见,不带感情。
相关词语
- biàn duàn辩断
- zhěn duàn诊断
- duàn diǎn断点
- bǎ duàn把断
- cháng duàn肠断
- róng duàn熔断
- gé duàn隔断
- zhé duàn折断
- pàn duàn判断
- duàn cháng断肠
- zhōng duàn中断
- duàn liè断裂
- chái duàn柴断
- duàn zī断葘
- duàn miàn断面
- bà duàn罢断
- duàn sǐ断死
- cì duàn刺断
- ǒu duàn sī bù duàn藕断丝不断
- biàn duàn辨断
- dà yù大狱
- jué yù决狱
- shì yù市狱
- yuè yù越狱
- àn yù按狱
- dào yù盗狱
- fēng yù丰狱
- sù yù速狱
- yù qíng狱情
- huà yù画狱
- jié yù劫狱
- guàn yù贯狱
- xì yù系狱
- xíng yù刑狱
- dǎng yù党狱
- guó yù国狱
- mì yù秘狱
- luàn yù乱狱
- duì yù对狱
- jìng yù静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