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帖

词语解释
书帖[ shū tiē ]
⒈ 书写简帖。
⒉ 指书札、柬帖。
引证解释
⒈ 书写简帖。
引唐 杜甫 《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序:“昔者 吴 人 张旭 善草书书帖,数尝於 鄴县 见 公孙大娘 舞西河剑器,自此草书长进。”
⒉ 指书札、柬帖。
引唐 温庭筠 《洞户二十二韵》:“画图惊走兽,书帖得来禽。”
曾益 等注:“唐 李绰 《尚书故实》:‘ 王内史 书帖中有与 蜀郡 太守书,求樱桃来禽,日给藤子。’”
宋 陆游 《老学庵笔记》卷三:“元丰 中, 王荆公 居 半山,好观佛书,每以故金漆版代书帖与朋儕往来者。”
《京本通俗小说·错斩崔宁》:“那同年偶翻桌上书帖,看见了这封家书,写得好笑,故意朗诵起来。”
梁斌 《播火记》四:“两个人又说了一会子 江涛 入狱的事, 贵他娘 又动了一会子悲伤,才离开 柏树坟,走到 春兰 家里,和 春兰 定规好,请人写了书帖送过去。”
⒊ 字帖;墨迹。
引宋 梅尧臣 《张圣民学士出御书并法帖共阅之》诗:“刑政二字布楷法,古今书帖未足观。”
宋 张世南 《游宦纪闻》卷十:“士大夫家,亦有爱其书帖者,皆藏去,以为清玩。”
分字解释
※ "书帖"的意思解释、书帖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没有说明文字的印刷图画或图解,不论是否散页或书帖形式,应归入品目49。
2、今欣闻厉兄对些名家书帖的豪评,可谓崇论宏议,令小弟获益匪浅,还望厉兄暇时能赐墨宝一幅,以供品赏揣摩。
3、供装订书籍或小册子用的散页、集页或书帖形式的印刷品,已构成一部作品的全部或部分。
4、方欲上前将书投递,忽有两少年,随着仆从数十,昂然乘马而来,到府下骑欲入,见裕手持书帖,伫立阶下,便向前问曰:「君姓甚名谁,到此何干?」裕见问,知是府中人,对曰:「小子姓刘名裕,有王司徒书,引荐到来,欲投帅府效用。
5、赵明诚酷好金石,在攻读经史之余,对于彝器、书帖、字画,每每刻意搜求。
6、漏斗:机器上的装载台(特别是装订机器)。书帖叠放其上并逐帖落下于运送带上。
7、融线装:用可以融化的线,把个别书帖及检集后各帖连接一起的装订方法。线是有粘性的,放于折纸机上。
8、折页时,折刀把线推入折口。集帖后,加热把线融化,粘牢各书帖,然后裁边及作进一步加工。
9、她曾在天津茂林书法学院进修三年,专心研习颜体书帖,打下了坚实的真草隶篆书法基础。
10、一本厚书的最先和最后的书帖就需用这个称为书帖护脊的方法处理。
11、包帖:包着主帖的书帖或宣传材料.
12、包帖:锁线前,把彩页包套着书帖的情况.
相关词语
- rú shū儒书
- lì shū隶书
- wáng shū亡书
- mì shū秘书
- shū diàn书店
- kǎi shū楷书
- shū bāo书包
- bèi shū背书
- shū cáo书槽
- wén shū文书
- màn shū谩书
- shū wū书屋
- zhū shū诸书
- shū àn书案
- zhāng shū章书
- dú shū读书
- bǔ shū捕书
- shū míng书名
- shū miàn书面
- xīn shū新书
- quán tiē泉帖
- bào tiě报帖
- jūn tiè钧帖
- cóng tiē丛帖
- bǎng tiē榜帖
- dài tiē贷帖
- bēi tiè碑帖
- jiào tiè教帖
- dān tiē单帖
- níng tiē宁帖
- guān tiè官帖
- qiān tiē签帖
- piào tiē票帖
- huà tiè画帖
- tiě zǐ帖子
- jiǎ tiè甲帖
- bài tiē拜帖
- pǔ tiē谱帖
- fǔ tiè府帖
- lín tiè临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