谒者

词语解释
谒者[ yè zhě ]
⒈ 官名。始置于春秋、战国时,秦汉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南朝梁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陈及隋皆因之。唐改为通事舍人。
⒉ 官名。东汉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后魏、北齐有中谒者仆射,隋唐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宋以后废。
⒊ 官名。使者的别称。汉哀帝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⒋ 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⒌ 星名。
引证解释
⒈ 官名。始置于 春秋、战国 时, 秦 汉 因之。掌宾赞受事,即为天子传达。 南朝 梁 置谒者台,掌朝觐宾飨及奉诏出使。 陈 及 隋 皆因之。 唐 改为通事舍人。
⒉ 官名。 东汉 大长秋属官,有中宫谒者二人,主报中章。 后魏、北齐 有中谒者仆射, 隋 唐 改称内谒者,概以宦官充任。 宋 以后废。
⒊ 官名。使者的别称。 汉哀帝 置河堤谒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⒋ 古时亦用以泛指传达、通报的奴仆。
引《文物》1976年第10期:“简五:谒者二人。简文所说的谒者,不是职官的专名,是泛指一般传达、通报的奴仆。据 凤凰山 其他墓葬遣策的记载,谒者的身份为‘大奴’。”
⒌ 星名。
引《晋书·天文志上》:“左执法东北一星曰謁者,主赞宾客也。”
国语辞典
谒者[ yè zhě ]
⒈ 通报与接待宾客的近侍。
引《韩非子·说林》:「有献不死之药于荆王者,谒者操之以入。」
⒉ 职官名。秦始置,替国君掌传达事宜。汉沿之,掌宾赞受事。唐时改称为通事舍人。见《汉书·卷一九·百官公卿表上》。
⒊ 星名。
引《晋书·卷一一·天文志》:「左执法东北一星曰谒者,主赞宾客也。」
分字解释
※ "谒者"的意思解释、谒者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楚国之食贵于玉,薪贵于桂,谒者难得见如鬼,王难得见如天帝,今令臣食玉炊桂,因鬼见帝。
2、塔、墓浑然一体,庄严肃穆;四周松柏常青,瞻谒者不绝。
3、至孝成之世,亡逸尚多,遣谒者陈农求遗书于天下,诏刘向父子雠校篇籍。
4、明章二帝服勤园陵,谒者灌桓,后遂称云。
5、汉武帝末年,国家经济紧张,开放了卖官政策,黄霸买了一个“侍郎谒者”的官职,职责大概是传达命令、接待宾客、守卫宫门等。
6、在康复中心的满室老羸残障中,忽然冒出了一个大人物,一时间,慕名而来的瞻谒者比肩接踵。
7、嗣伦且奉诏校书,监同通儒谒者刘珍,与博士良史等,并诣东观勘正经籍,功亦颇多。
相关词语
- cí yè辞谒
- yè jiàn谒见
- tíng yè庭谒
- yè jiàn谒荐
- fǎng yè访谒
- cháo yè朝谒
- yè jí谒疾
- yè lì谒戾
- qǐ yè启谒
- gào yè告谒
- chū yè出谒
- yè jiǎ谒假
- yè wén谒文
- jiāo yè交谒
- yè wèn谒问
- yè shèng谒圣
- xiǎn yè险谒
- fèng yè奉谒
- gōng yè公谒
- yè jìng谒敬
- xiāng zhě相者
- cǐ zhě此者
- yán zhě zhūn zhūntīng zhě miǎo miǎo言者谆谆,听者藐藐
- huò zhě或者
- zài zhě再者
- lǎ zhě喇者
- mén zhě门者
- qīn zhě tòngchóu zhě kuài亲者痛,仇者快
- luó zhě罗者
- yù zhě御者
- zhě zhě者者
- bǎo zhě保者
- biān zhě编者
- máng zhě盲者
- mò zhě莫者
- qí zhě其者
- jì zhě记者
- shù zhě术者
- yì zhě译者
- mǒu zhě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