ǎirán

蔼然


拼音ǎi rán
注音ㄞˇ ㄖㄢˊ

繁体藹然


蔼然

词语解释

蔼然[ ǎi rán ]

⒈  和气友善的样子。

gentle;

引证解释

⒈  温和、和善貌。

《管子·侈靡》:“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
宋 施彦执 《北窗炙輠》卷上:“伯淳 既见,和气蔼然见眉宇閒。”
明 唐顺之 《陈封君六十寿序》:“余见封君,其貌俛然而敕其气,蔼然而温其里。”
鲁迅 《呐喊·端午节》:“这种人待到失了权势之后,捧着一本《大乘起信论》讲佛学的时候,固然也很是‘蔼然可亲’的了。”

⒉  盛貌。

旧题 唐 柳宗元 《龙城录·王渐作孝经义》:“后有病者,即请 渐 来诵书,寻亦得愈,其名蔼然。”
元 辛文房 《唐才子传·孟宾于》:“声誉蔼然,留寓久之。”

⒊  云烟弥漫貌。

唐 李复言 《续玄怪录·张逢》:“山色鲜媚,烟嵐蔼然。”

国语辞典

蔼然[ ǎi rán ]

⒈  云集的样子。

《管子·侈靡》:「蔼然若夏之静云乃及人之体。」

⒉  和悦的样子。

如:「她面带笑容,态度蔼然,看来随和可亲。」

英语amicable, amiable

德语freundschaftlich, gütig

法语aimable

分字解释


※ "蔼然"的意思解释、蔼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凡熟悉辰生的人士,都会感到他是蔼然仁者。

2、他对宿舍里那两个人蔼然望着.

3、这位护士总是以蔼然可亲的态度对待伤病员.

4、胡老伯蔼然可亲,谁都喜欢跟他接近。

5、虽"不苟言笑,却是即之也温,观之也诚,真蔼然仁者也。

6、“我也这么想,”甘老先生蔼然的说,仿佛儿子的报告就是对于自己依然康强的一种恭维。

7、所谓友者,当其开时,凭栏拈韵,相顾把杯,不独蔼然可亲,真可把袂共话,亚似投契良朋,因此呼之为‘友’。

8、虽"不苟言笑,却是即之也温,观之也诚,真蔼然仁者也。

9、虽"不苟言笑,却是即之也温,观之也诚,真蔼然仁者也。

10、却说安公子自点了翰林,丢下书本儿,出了书房,只这等撒和了一向,早有他那班世谊同年,见他翩翩丰度,蔼然可亲,都愿意合他亲近。

11、有的在从贾之前就曾知晓诗书,粗通翰墨,从贾之后尚好学不倦,蔼然有儒者气象。

12、陈老师总是蔼然可亲地对待班里的每一名同学。

13、他为人坦率,一团和气,世故不深,蔼然可亲.

14、开元初,擢为太府少卿,生性蔼然可亲高山景行,为官期间可谓枵腹从公,披心沥血,饮马投钱,燮理阴阳。

15、须是大火流金而清风穆然,严霜杀物而和气蔼然,阴霾翳空而慧日朗然,洪涛倒海而砥柱屹然。

16、虽"不苟言笑,却是即之也温,观之也诚,真蔼然仁者也。

17、语淡而意厚,蔼然仁者之心,真得三百篇神理者。

18、孙老,蔼然仁者,亲切平易,一见使人崇敬有加。

19、其金黄的丰富并不表示春季纯洁无知,也不表示夏季强盛的威力,而表示老年的成熟与蔼然可亲的智慧。

20、汤用彤先生面容端严慈祥,不苟言笑,却是即之也温,观之也诚,真蔼然仁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