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ǐnrán

凛然


拼音lǐn rán
注音ㄌ一ㄣˇ ㄖㄢˊ

繁体凜然
词性形容词


凛然

词语解释

凛然[ lǐn rán ]

⒈  恐惧、畏惧。

众官凛然。

awe-inspiring;

⒉  整肃而又可敬又可怕。

凛然正气。

stern;

引证解释

⒈  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或形容表示敬重或惊恐的神态。

《孔子家语·致思》:“夫子 凛然曰:‘美哉德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济 先略无子姪之敬,既闻其言,不觉凛然,心形俱肃。”
唐 刘禹锡 《蜀先主庙》诗:“天下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宋 苏辙 《贺致政曾太傅启》:“付青简以遗事,追 赤松 而并游,大节凛然,四方仰止。”
《水浒传》第六七回:“宋江 道:‘吾观 关胜 义气凛然,始终如一,军师不必多疑。’”
明 方孝孺 《贫乐窝记》:“戚然若蒙不洁而恐人之觉也,凛然若临百仞之渊而忧其坠也。”
魏巍 《东方》第六部第三章:“这位‘石头老人’的姿态十分傲慢,显出一副凛然不可侵犯的样子。”

⒉  形容寒凉。

唐 孟郊 《杀气不在边》诗:“杀气不在边,凛然中国秋。”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十三:“夏天清暑展开,可以满室凛然。”
清 昭槤 《啸亭杂录·癸酉之变》:“庆公 又命长枪手数十拒守 西华门 洞,终夜间寒风凛然。”

国语辞典

凛然[ lǐn rán ]

⒈  态度正直,人格严正。汉·杨恽〈报孙会宗书〉:「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凛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唐·刘禹锡〈蜀先主庙〉诗:「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也作「凛如」。

分字解释


※ "凛然"的意思解释、凛然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他正气凛然,决不投降。

2、在狱中,面对敌人的严刑和诱降,他正气凛然,坚贞不屈。

3、林烈不答,脸上流露一股凛然正气。

4、凛然正气,一个不合甚至拨剑相向。

5、一时间心中凛然,才知道自己小窥了那不伦不类的‘剑’。

6、赵一曼大义凛然,从容走向刑场。

7、你什么时候如此大义凛然了?

8、江姐大义凛然,义正词严地痛斥敌人的罪行

9、他正气凛然地说:“我们一定要支持一切正义的行动。”。

10、他说得铿锵有力,一股凛然正气油然而生。

11、一场蓄谋已久的神战,恶人各有所求,唯有正义凛然

12、在敌人的铡刀面前,刘胡兰同志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13、放松,别装的一付大义凛然的样子。

14、无量天尊,马少侠一身正气,浩气凛然,真乃侠义之风也。

15、方志敏大义凛然,视死如归。

16、暪他是那样的威武凛然和不可侵犯,连敌人也怕他三分。

17、以赵汴为御史,弹劾不避权幸,声称凛然,京师目为铁面御史。

18、余孟称霸行内、扬威江湖的靠的也是一股凛然正气。

19、所以,必须变强!然后,去主宰一切!犹如君主,凛然翻覆,弱本强末,不可一世!

20、字体结构不论,却字字力透纸背有一股凛然霸气跃然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