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uàmín

化民


拼音huà mín
注音ㄏㄨㄚˋ ㄇ一ㄣˊ

化民

词语解释

化民[ huà mín ]

⒈  教化百姓。

引证解释

⒈  教化百姓。

《礼记·学记》:“就贤体远,足以动众,未足以化民。”
汉 王充 《论衡·效力》:“化民须礼义,礼义须文章。行有餘力,则以学文。”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三:“若后世作乐,只是做词调,於民俗风化,絶无关涉,何以化民善俗。”

国语辞典

化民[ huà mín ]

⒈  教化人民。

《礼记·学记》:「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
汉·王充《论衡·效力》:「化民须礼义,礼义须文章。」

分字解释


※ "化民"的意思解释、化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国民党“立委”帅化民今天表示,从防务观点看,两岸直航若截弯取直,没有安全疑虑。

2、还每隔三天,由教师带他们到市街去一次,观摩风土人情,以起到“化民成俗”的作用。

3、而对于地方治理,则竭忠尽智,立足于“以礼义化民”。

4、官学作为化民成俗、长育人才之地,在两宋学校教育发展史上发挥着相当重要的作用.

5、刘化民闻讯当即带领徐超、李凯、徐柯楠等队员,带着专用设备去消除缺陷。

6、以德治国包括行德政而治国和施德教而化民两个内涵。

7、儒家主张以德化民;道家主张无为而治;法家主张信赏必罚;墨家主张兼爱尚同;名家主张去尊偃兵。

8、自三皇五帝一道仁风,直传至尧、舜、禹、汤、文、武、周公,均以五伦八德治世化民,敦化美俗,可谓升平之世。

9、盘古出世统治世界时,天地才分开各得其位;天皇性情淡泊,以德化民,无所作为而政治自清明,这时天干地支才正式设立。

10、“九年知类通达,强立而不反,谓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悦服,而远者怀之,此大学之道也”。

11、在百年师大赋中,赫然在目的一句话是——“化民成俗,其必由学;温故知新,可以为师。

12、与主流儒学经院化、精英化、脱离了大众不同,非主流儒学即乡间儒生则承担起儒学普及与教化大众、化民成俗的工作。

13、要尽量消除研究生的防范意识和抵制意识,让其在自然状态下接受教育,以达到“化民成俗”的目的。

14、后僦居城北,屏仆从,杜私谒,兴学教士,禁*博,汰侈靡,化民易俗。

15、又比如,船山以包拯为例,强烈批评酷吏激起百姓之戾气,强调“养天下之和平”,指出政治之最终目的乃是化民成俗,养百姓和平之气,这是政治的出发点。

16、学校教育是国家培养人才、化民成俗的重要手段,是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发展的重要载体。

17、“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8、书院旨在秉承章太炎、姚奠中先生“兴文兴教、为国为民”的用世主张,将育德育人、化民易俗、提高国民素质、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事业发扬光大。

19、然欲以化民成俗,请于百尺竿头,再进一步。

20、而设教兴学是化民成俗、巩固国家的百年大计,必须以养民为先,养之而后教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