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zhào chì
注音ㄓㄠˋ ㄔˋ
繁体詔敕
⒈ 亦作“诏勑”。
⒉ 皇帝下令。
⒊ 诏书。
⒈ 亦作“詔勅”。
⒉ 皇帝下令。
引《后汉书·冯勤传》:“勤 母年八十,每会见,詔勑勿拜,令御者扶上殿。”
⒊ 诏书。
引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诏策》:“安 和 政弛,礼阁鲜才,每为詔敕,假手外请。”
宋 苏洵 《上韩昭文论山陵书》:“如曰詔敕已行,制度已定,虽知不便而不可復改,则此又过矣。”
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辛亥革命·清廷预备立宪·关于筹备立宪的谕旨与奏折》:“窃臣等伏读连日詔敕, 武昌 不守,大军南下,惊心动魄。”
1、封驳的目的在于追救缺失,防患于未然,而封还诏敕并加以驳正则是其最主要的方式。
2、突厥贪婪无厌,朕将征之,自今勿复为书,皆用诏敕。
3、前者陈太尉赍招安诏敕来山,如何不乘机会去邪归正?
4、旦暮向诏敕库俯伏流涕,悲动左右。
5、本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谈唐代诏敕中的地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