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āi

灾异


拼音zāi yì
注音ㄗㄞ ㄧˋ

繁体災異


灾异

词语解释

灾异[ zāi yì ]

指自然灾害或某些异常的自然现象。

国语辞典

灾异[ zāi yì ]

因事物的反常而造成的灾祸。

例证《后汉书 · 卷五 · 孝安帝纪》:“灾异蜂起,寇贼纵横,夷狄猾夏,戎事不息。”
《三国演义 · 第一〇二回》:“有此数般灾异,丞相只宜谨守,不可妄动。”

分字解释


※ "灾异"的意思解释、灾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按照经学家的说法,丞相辅佐天子理阴阳、顺四时,如果出现各种灾异,皇帝、丞相都要引咎自责。

2、董仲舒的天命灾异思想,虽无知识的意义,但有道德的价值。

3、董仲舒对于灾异的解释,有变即有常。

4、特科以贤良方正为最重要,按照四科标准分类,科目有孝廉、至孝、明法;治剧、勇猛知兵法、明阴阳灾异、有道等科。

5、透过灾异的表象去发掘由人为造成的后灾害现象,有着十分重要的社会意义。

6、乌乎!凡所为屑屑,夙兴夜寐,务法上古者,又将无补与?三代受命,其符安在?灾异之变,何缘而起?性命之情,或夭或寿,或仁或鄙,习闻其号,未烛厥理。

7、凡灾异之本,尽生于国家之失,国家之失乃始萌芽,而天出灾害以谴告之;谴告之,而不知变,乃见怪异以惊骇之;惊骇之,尚不知畏恐,其殃咎乃至。

8、灾异学说是儒家思想中的一部分,反映在西汉诏令中,便是惧词与灾异经常相伴随而出现。

9、前言:在汉代,疾疫被看做是“灾异”的一种。

10、端午在古人心目中是毒日、恶日,在民间信仰中这个思想一直传了下来,所以才有诸如采艾叶、挂菖蒲等种种求平安、禳解灾异的习俗。

11、最大的缺点是所辑谶纬文字均不注出处,使人难于稽考核实:其次是对纬书的概念及纬书的范围不太明确,因此把讲五行灾异的《洪范五行伟》也辑入《尚书纬》中。

12、•自西汉而来,“天人感应”的“灾异天谴论”严重影响着唐朝政府对于灾荒的处置措施,也是灾害危机和影响唐代政治的理论根据。

13、1920年发生的甘肃大地震,虽然是不可抗的自然灾异,但由此所引发的社会问题是复杂的。

14、当然,这种反思和检讨,很像是郢书燕说,人跟老天错会了意,借着原本跟吏治不相干的灾异来说事。

15、时人认为,君王“不明”、德行不盛都会引发疾疫,由此逐渐衍化为一种神秘的以灾异附会社会人事的灾异说。

16、在这一天,人们习惯用采艾叶、挂菖蒲、佩香囊、赛龙舟、饮雄黄酒、品尝粽子等多种方式来求平安和禳解灾异

17、依我国古代阴阳之说,昼属阳,夜属阴。“昼阴夜阳”表示天道反常,将有灾异。其分词解释详看

18、西汉灾异奏疏是以当时天人合一的哲学为思想基础的,它的兴盛同西汉中晚期的国事日非,社会混乱有密切关系。

19、又因灾异,援引幽隐,重贤良、方正、敦朴、有道之选,危言极谏,不绝于朝。

20、因《春秋》灾异观的影响,此期对蝗灾的治理仍依靠人力捕杀,但也出现了改变农业种植结构的新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