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rǎng zāi
注音ㄖㄤˇ ㄗㄞ
繁体攘災
⒈ 禳除灾祸。攘,通“禳”。
⒈ 禳除灾祸。攘,通“禳”。
引《晋书·郭璞传》:“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 京房、管輅,不能过也。”
⒈ 排除灾害。
引《晋书·卷七二·郭璞传》:「公以青囊中书九卷与之,由是遂洞五行、天文、卜筮之术,攘灾转祸,通致无方,虽京房、管辂不能过也。」
1、泉州人习惯把端午节称为“五月节”,而实际上五月又可以说是旧时泉州人的避恶攘灾月,这大概是与五月为恶月的传统观念有关。
2、它是汉代人祈求长生,祈福攘灾,表达美好愿望的一种方式。
3、厌胜钱也叫做压胜钱,并非流通币,起源于西汉,本义主要是压邪攘灾和喜庆祈福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