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uǎnxiū

纂修


拼音zuǎn xiū
注音ㄗㄨㄢˇ ㄒ一ㄡ
词性动词

纂修

词语解释

纂修[ zuǎn xiū ]

⒈  整治。

⒉  编辑修撰。

⒊  修葺。

⒋  清代职官名。为国史馆属官。

引证解释

⒈  整治。

《国语·周语上》:“纂修其绪。”
《汉书·公孙弘卜式等传赞》:“孝宣 承统,纂修洪业。”

⒉  编辑修撰。

唐 刘禹锡 《唐故中书侍郎平章事韦公集纪》:“初 蕃 既纂修父书,咨於先执 李习之,请文为领袖,许而未就。”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谈·谈故二·国初明史总裁》:“国初 顺治 二年,曾奉旨纂修《明史》。”
孙犁 《秀露集·关于纪昀的通信》:“当然, 乾隆 皇帝修《四库全书》有其政治上的目的,经过这一次纂修, 中国 文化遭到了一次浩劫。”

⒊  修葺。

南朝 齐 王屮 《头陀寺碑文》:“纂修堂宇,未就而没。”

⒋  清 代职官名。为国史馆属官。

《清史稿·职官志二》:“国史馆总裁,掌修国史……总纂, 满洲 四人, 蒙古 二人, 汉 六人。纂修、协修,无定员。”

国语辞典

纂修[ zuǎn xiū ]

⒈  编辑修订。

汉·陆贾《新语·道基》:「纂修篇章,垂诸来世。」
元·郭翼〈送卢公武应召北上〉诗:「前朝图史已全收,诏起丘园重纂修。」

⒉  承袭修治。

《国语·晋语九》:「亦能纂修其身以受先业,无谤于国。」
《汉书·卷五八·公孙弘等传·赞曰》:「孝宣承统,纂修洪业。」

英语to compile, to edit, compilation

分字解释


※ "纂修"的意思解释、纂修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在校勘过程中,经总纂修纪晓岚复勘过的文津阁藏本竟查出谬误之书61部,坊本抵换的5部,文字有误的1000余条,而其余六阁藏书也大抵如此。

2、出院后,身体虚弱异常,且以清史纂修任务泰山压顶,遂又强撑病躯,不敢丝毫懈怠。

3、陈康祺《郎潜纪闻四笔》,嘉庆时戚人镜受命纂修《明鉴》,里面谈到“本朝与明构兵事”,嘉庆大怒,要把戚人镜下狱。

4、“族之有谱,犹国之有史”,重视族谱的纂修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现象。

5、第一部分,考述清代的赋役全书的纂修过程及其地位。

6、国家图书馆现藏四库全书纂修馆之《总目》稿本(残),其上馆臣批改累累。

7、《明史》纂修的时间历程甚长,在清顺治朝与康熙朝初期,官方的纂修成绩很小。

8、纂修方志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9、1935年,饶宗颐应中山大学邹鲁校长之邀,受聘于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专职纂修

10、一、主持纂修了《四库全书》珍贵文献。

11、凡例部分,以经为单位,分析了御纂诸经纂修的纲领和宗旨。

12、论述了该志之纂修过程及其内容、特点和价值。

13、嘉靖二十年(1541),杨慎应四川巡抚刘大谟之邀回成都纂修省志。

14、他一生苦研儒学,表倡程朱理学、开博学鸿儒科,设馆纂修《明史》,编纂《古今图书集成》、《全唐诗》、《佩文韵府》、《康熙字典》等。

15、后者以陈请纂修《明史》勿信野史讹传为开端,以强烈要求更正官修《明史》中的讹误记录为最终目标。

16、饶宗颐先生与中山大学素有夙缘,早在1935年,饶先生受校长邹鲁礼聘为中山大学广东通志馆艺文纂修

17、章学诚是清代著名的史学家、目录学家,毕生致力于讲学、著述和纂修史志。

18、纂修官按纂修凡例加以选编,以编年体详尽记载皇帝的用人行政和朝章国故。

19、魏忠贤为了加速陷害东林党人,开馆纂修《三朝要典》,在霍维华的基础上纂辑万历、泰昌、天启三朝有关三大案的档案资料,加上案语而成。

20、史学家魏澹、王劭、牛弘等对纂修前代史和当代史做了大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