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ūyún

书云


拼音shū yún
注音ㄕㄨ ㄩㄣˊ

繁体書雲

书云

词语解释

书云[ shū yún ]

⒈  古代观察天象以占吉凶,并加以记录。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台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杨伯峻注:“云物,古有两义。《太平御览》八引《左传》旧注云:'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为二。然《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郑众、郑玄皆谓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黄五色也。杜注亦云:'云物,气色灾变也。'其义亦同两郑,是以云物为一。盖古礼,国君于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台以望天象(或日旁云气之色),占其吉凶而书之。”

⒉  宋人诗文多以“书云”指冬至。

引证解释

⒈  杨伯峻 注:“云物,古有两义。

语本《左传·僖公五年》:“公既视朔,遂登观臺以望,而书,礼也。凡分、至、启、闭,必书云物,为备故也。”
《太平御览》八引《左传》旧注云:‘云,五云也;物,风、气、日、月、星、辰也。’是分云、物为二。然《周礼·春官·保章氏》云:‘以五云之事辨吉凶、水旱降丰荒之祲象。’ 郑众、郑玄 皆谓云物即云色。五云之色者,青、白、赤、黑、黄五色也。 杜 注亦云:‘云物,气色灾变也。’其义亦同两 郑,是以云物为一。盖古礼,国君於二分二至及四立之日,必登臺以望天象(或日旁云气之色),占其吉凶而书之。”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书记》:“占者,覘也。星辰飞伏,伺候乃见,登观书云,故曰占也。”

⒉  宋 人诗文多以“书云”指冬至。

宋 李曾伯 《雪夜不寐偶成》诗:“底事阳和尚未回,书云已久未逢梅。”
宋 洪迈 《容斋四笔·用书云之误》:“今人以冬至日为书云,至用之於表启中。虽前辈或不细考,然皆非也…… 汉明帝 永平 二年春正月辛未,宗祀 光武 毕,登 灵臺 观云物,尤为可证。”

分字解释


※ "书云"的意思解释、书云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卦书云,仰观象于玄表,俯察式于群形。

2、词后,复书云,“妾之敞居十官子巷中,明日父母兄嫂赴江干舅家灯会,十七日方归。

3、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

4、邵亦欣然领解,报书云:老夫忽忽,意不及此,敬承来旨,吾无间然。

5、古人论书云:一须人品高,二须师法古,是书之法,学者习之,故当熟之于手,必先修诸德以熟之于身。德而熟之于身,书之于手,如是而为书焉。

6、上有画字如世间书云、某人蠹国害民.

7、书云:孝乎!惟孝友于兄弟,施于有政。是亦为政。奚其为为政!孔子

8、钱武肃王目不知书,然其寄夫人书云:“陌上花开,可缓缓归矣。”。王士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