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名物


拼音míng wù
注音ㄇ一ㄥˊ ㄨˋ

名物

词语解释

名物[ míng wù ]

⒈  事物的名称、特征等。名目与物产。给事物命名;辨明物理。名誉与物类。有名的物产。犹事物。

引证解释

⒈  事物的名称、特征等。

《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贾公彦 疏:“此禽兽等皆有名号物色,故云‘辨其名物’。”
金 王若虚 《五经辨惑》:“三代 损益不同,制度名物,容有差殊。”
康有为 《请废八股试帖楷法试士改用策论折》:“从此内讲 中国 文学,以研经义、国闻、掌故、名物,则为有用之才。”

⒉  名目与物产。

《周礼·地官·大司徒》:“辨其山林、川泽、丘陵、坟衍、原隰之名物。”
郑玄 注:“名物者,十等之名与所生之物。”

⒊  名誉与物类。

《管子·小称》:“故之身者使之爱恶,名者使之荣辱。此其变名物也,如天如地。”
郭沫若 等集校引 颜昌峣 曰:“故恭逊敬爱辞让之道之於身也使人爱恶,於名也使己荣辱,此其变化名物之神速也,如天地之不可测度也。”
又案:“恭逊敬爱之道,既能化己,又能化人;既可变名,又可变物。‘物’指上文‘禽兽昆虫’言。”

⒋  给事物命名;辨明物理。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实性》:“《春秋》别物之理以正其名,名物必各因其真。”
汉 蔡邕 《彭城姜伯淮碑》:“有名物定事之能,独见先覩之効。”
清 周亮工 《<南昌先生四部稿>序》:“騖致远者鄙证道为迂,取玄悟者以名物为滞。”

⒌  有名的物产。

宋 梅尧臣 《和答韩奉礼饷荔支》:“韩 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

⒍  犹事物。

梁启超 《变法通议·幼学》:“识字之始,必从眼前名物指点,不好难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看图识字》:“这是一本教育妇女婢仆,使她们能够记账的书,虽然名物的种类不多,图画也很粗劣,然而很活泼,也很象。”

国语辞典

名物[ míng wù ]

⒈  物的名称及形状。

《周礼·天官·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辨其名物。」

⒉  名与事。

《管子·小称》:「此其变名物也,如天如地。」

⒊  有名之物。

宋·梅尧臣〈和答韩奉礼饷荔枝〉诗:「韩盛人所希,四海馈名物。」

分字解释


※ "名物"的意思解释、名物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本文通过对名物化内部各种隐含的格关系的分析,探讨了名物化结构的深层句法语义关系。

2、一百十五、名山名物,相得益彰,游人至此,能不流连忘返!

3、名物制度是历史文化的浓缩与概括.

4、这三种语言动物类名物词的词源义或者说构词理据可以从词音与意义的联系中探明。

5、内容有八列,包括“阳泉名物煤铁矿”、“夺取阳泉站”等中文字。

6、乾隆以来多朴学,知人论世之文,易触时忌,一概不敢从事,移其心力,毕注于经学,毕注于名物训诂之考订,所成就亦超出前儒之上。

7、植物命名研究是传统语言学中名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8、以物物物,则物可物;以物物非物,则物非物。物不得名之功,名不得物之实,名物不实,是以物无物也。

9、《红楼梦》中大量的名物典故反映了当时的历史背景,典章制度,社会风俗以及作者的创作意图。

10、我们从***生前阅读批注过的图书中,还看到一部《两般秋雨庵随笔》(清代梁绍壬撰),这部八卷本的笔记,主要记载的是文学故事、诗文评述和风土名物等。

11、在英汉翻译中,英语中的名物化结构常翻译为对等的汉语小句结构,隐含的论元也可明示出来。

12、但需要指出的是,作者在植物名语源与物性二者之间更倾向于物性上的观察,在运用语言方法说解名物语源时存在随意音转、破假借、拆裂联绵词、误释词义等错误方法。

13、龙尾砚,因产于江西婺源溪头乡龙尾山而得名,婺源古属安徽歙州,当时产品习惯以州名物,故古时称“歙砚”,是我国四大传统名砚之一。

14、在小句转换成名词词组的过程中有些信息被丢失,因而名物化结构常产生歧义。

15、与凤凰那一篇,我就核对了几种英译《古兰经》和马子实(马坚)先生的汉译,并请教通晓阿拉伯语熟悉中东风俗名物的专家,从而确定和合本等旧译的舛错。

16、农作物名物词研究是传统语言学中名物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17、少年时期就很喜欢读书精通苍雅故训六艺名物制度,旁及金石目录家言。

18、这名物理学家名为大流士·礼萨伊,伊朗西北大阿尔达比勒大学物理学教授,23日在首都德黑兰家门口遭枪杀。

19、语言中的词汇是人类认识史的活化石,特别是词汇中的名物词更是打上了人们思维的烙印。

20、至于阴阳消长之度,礼乐名物之数,井田封建之制,躔次疆理之说,咸求折中,授业者日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