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shì

名士


拼音míng shì
注音ㄇ一ㄥˊ ㄕˋ
词性名词


名士

词语解释

名士[ míng shì ]

⒈  以诗文等著称的人。

汉世之所谓名士者,其风流可知矣。——《后汉书·方术传论》

celebrated scholar; person with literary reputation; celebrity with no official post;

⒉  很有名望但不做官的人。

勉诸侯,聘名士。——《礼记·月令》

引证解释

⒈  指名望高而不仕的人。

《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郑玄 注:“名士,不仕者。”
孔颖达 疏:“名士者,谓其德行贞絶,道术通明,王者不得臣,而隐居不在位者也。”
汉 桓宽 《盐铁论·褒贤》:“万乘之主,莫不屈体卑辞,重币请交,此所谓天下名士也。”
《晋书·刘颂传》:“今阎閭少名士,官司无高能,其故何也?清议不肃,人不立德,行在取容,故无名士。”
清 侯方域 《朋党论下》:“朝廷有顽钝无耻之大臣,而后草茅有激浊扬清之名士。”

⒉  旧时指以学术诗文等著称的知名士人。

《吕氏春秋·尊师》:“由此为天下名士显人,以终其寿。”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名实》:“有一士族,读书不过二三百卷……多以酒犊、珍玩交诸名士,甘其饵者,递共吹嘘。”
元 虞集 《送韩伯高佥宪浙西》诗:“闕下諫书谁第一? 济南 名士旧无双。”

⒊  泛指知名人士。

老舍 《四世同堂》二:“他的人虽小,而气派很大,平日交结的都是名士与贵人。”

⒋  指恃才放达、不拘小节之士。参见“名士风流”。

《红楼梦》第四九回:“是真名士自风流!你们都是假清高,最可厌的。”
瞿秋白 《<乱弹>代序》:“固然, 乾 嘉 之世的绅士之中已经搀杂了些盐商‘驵侩’-- 郑板桥 之类的名士所瞧不起的。”

⒌  指刑名之士。

《史记·律书》:“自是之后,名士迭兴, 晋 用 咎犯,而 齐 用 王子,吴 用 孙武,申明军约,赏罚必信,卒伯诸侯。”

国语辞典

名士[ míng shì ]

⒈  有名的人士。

《三国志·卷六·魏书·袁绍传》:「议郎何颙等,皆名士也。」
《文明小史·第二二回》:「杨观察是当今名士。」

名流 名人 闻人

⒉  名望高而不在位的人。

《礼记·月令》:「开府库,出币帛,周天下,勉诸侯,聘名士,礼贤者。」
《儒林外史·第一三回》:「无奈嘉兴的朋友都知道公孙是个做诗的名士。」

⒊  尚高论、倜傥而不务小节的人士,如魏晋时代尚清谈之士。

英语famous scholar, worthy, celebrity, esp. distinguished literary person having no official post

法语célèbre érudit, digne, célébrité

分字解释


※ "名士"的意思解释、名士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当朝素有知人之鉴的鸿儒名士许劭曾在他的“月旦榜”。

2、名士妇是名士的配偶,是其中的特殊群体,受名士风流影响,名士妇亦风流。

3、“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与常匹俦”,这是一座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

4、,竣工之日,特设宴请名士蒲松龄题写匾额楹联。

5、居庙堂之高,以名士风流,心怀天下,搅动风雨波澜。

6、一封普通的信件经过深文周纳,致使两位名士丧生,这或许是最早的文字狱了。

7、历史上文人名士多会于此,留下诸多墨宝.

8、那些斗方名士,个个冠上“诗人”的雅号,写出些歪诗来互相吹捧,实在无聊得很。

9、一时间,各地名士多折辈行与之相交。

10、招延俊秀,聘求名士,鲁肃、诸葛瑾等始为宾客。

11、一时间承安名士清流往来如织,可谓冠盖如云。

12、名士许劭虽目曹操为“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但奸雄与奸贼毕竟存在很大不同。

13、济南故有“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的佳誉,名士小学是济南东部新城刚刚创办的、以“名士”命名的小学。

14、但燕昭王还是有自己的特色,他独出心裁,“筑黄金台,置千金于台上,以延请天下名士

15、明代杨升庵、李元阳、杨南金等一代名士,曾多次泛湖唱和。

16、久闻唐寅书画卓越、名士风流,小生慕名前来,能否共饮一杯清茶?

17、蔡邕郑玄身边围着一群名士学子,大谈经纶国事。

18、这些士大夫们往往是“共相标榜,指天下名士为之称号。

19、清代呼唤“不拘一格降人才”的龚自珍,曾赞叹“天下名士有部落,东南无有常匹俦”。

20、在前三年里,有2314名士兵阵亡;而在统一时代,1864人在越南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