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八旗兵八旗兵的意思
bīng

八旗兵


拼音bā qí bīng
注音ㄅㄚ ㄑ一ˊ ㄅ一ㄥ

八旗兵

词语解释

八旗兵[ bā qí bīng ]

⒈  清代兵制。

引证解释

⒈  清 代兵制。 努尔哈赤 初定兵制,每三百人设一佐领,五佐领设一参领,五参领设一都统,每都统为一旗。共设八旗。 皇太极 时,分设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 清 统一后,八旗兵分为京营与驻防两类。京营又分郎卫和兵卫。郎卫由上三旗(镶黄、正黄、正白)中挑选,组成亲军,侍卫帝室,归领侍卫内大臣统率。兵卫则有由八旗都统直辖的骁骑营和由另置的总统或统领统率的前锋营、护军营、健锐营、火器营、步军营等。驻防兵分驻各省要冲地,分由各地将军、都统、城守尉统率,为 清 王朝进行统治的骨干力量。 乾隆 时八旗兵佐领之数近二千人,兵额计二十余万人。参见“八旗制度”。

分字解释


※ "八旗兵"的意思解释、八旗兵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回皇上,盛京有左宝贵所练新式奉军马队、步队、炮队共四千五百人,八旗兵三千五百人,共八千人。

2、康熙初年“三藩”乱起,已倚赖由汉人组成的绿旗兵来平定;至清中叶后内忧外侮时,八旗兵更无力抵抗。

3、迁居塔尔巳哈台的原索伦营官兵重新恢复八旗,组建塔尔巴哈台“新满营”,驻进新绥靖城。

4、据老福州林利本介绍,清代靠八旗兵取得天下后,为了以人数较少的八旗兵丁有效地控制全国,采取了“居重驭轻”重点配置的政策。

5、防御衙署,骁骑衙署,笔贴式衙署共124所,另有八旗兵房共12000间。

6、据相关专家介绍,清代中期,京城内外有粮仓十三仓,其中有七仓在今东城区界内,共约合900多廒,专储八旗三营兵粮马豆、文武四品以下官俸禄米等。

7、但在两次**战争时期,参加反侵略战争的八旗兵,仍与侵略者展开了英勇的激战。

8、再到了嘉庆朝,天下大荒,各处反叛之势不可遏止,清室带着战力早已沦落的八旗兵退到关外,占据着东三省,等如是一个地方政权。

9、面对后金八旗兵的猛烈冲击,急放火器,矢发如雨,双方展开了激烈的战斗。

10、七月,努尔哈赤又率八旗兵进入雅鹘关,围攻清河城,明将邹储贤固守抵抗,结果城破被杀,接着后金又占领一堵墙、碱场二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