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ànlìng

县令


拼音xiàn lìng
注音ㄒ一ㄢˋ ㄌ一ㄥˋ

繁体縣令
词性名词


县令

词语解释

县令[ xiàn lìng ]

⒈  官名,旧时一县的行政长官。

今之县令。——《韩非子·五蠹》
会县令摄篆。——清·邵长蘅《青门剩稿》
县令遣媒。——《玉台新咏·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county magistrate;

引证解释

⒈  高名令闻。

《庄子·外物》:“饰小説以干县令,其於大达亦远矣。”
成玄英 疏:“县,高也。夫修饰小行,矜持言説,以求高名令问者,必不能大通於至道。”

⒉  一县之行政长官。 周 有县正,掌县之政令。 春秋 时县邑之长称宰、尹、公、大夫,其职同。 秦 汉 县万户以上者称令,不及万户者称长。 晋 隋 因之。 唐 时县置令,县有赤、畿、望、紧、上、中、下七等,不分令长。 宋 因 唐 制,其京朝官任县令职者,称知某县事。 元 县置达鲁花赤,以县尹为副。 明 清 称知县。辛亥革命后改为县知事。后称县长。

《韩非子·八经》:“县令,约其辟吏。”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至 蜀,蜀 太守以下郊迎,县令负弩矢先驱, 蜀 人以为宠。”
唐 韩愈 《赠崔复州序》:“县令不以言,连帅不以信,民就穷而敛愈急,吾见刺史之难为也。”
《资治通鉴·周赧王三十二年》:“嗣君好察微隐,县令有发褥而席弊者,嗣君闻之,乃赐之席。”
胡三省 注:“古者县大夫,至 春秋 时有邑大夫。县令,起于 战国 之时, 秦 汉 因之。”

国语辞典

县令[ xiàn lìng ]

⒈  职官名。古代负责管理一县的长官。历代的名称略有不同,周代称为「县正」,春秋时称为「县宰」,秦汉时,县万户以称为「县令」,不及万户者称为「县长」,明清置「知县」,民初称为「县知事」,今则称为「县长」。

县长 邑宰

分字解释


※ "县令"的意思解释、县令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督邮”这一种官,是专门来考查县令治绩的,使做县令的大为头痛,可想而知。

2、两县令着他家中领尸,只见天色开霁,远近来看的、送的云一般相似。

3、是夜,枝江县县衙内院,县令熊阔海设宴为高长恭一行人接风洗尘。

4、我并不知内情,只是直觉太后似乎对柳县令有些特别,提到柳县令的语气也有些变化。

5、这里是940年前,北宋大理学家程颢在晋城当县令、办书院渐渐形成的村落。

6、原来那年轻人就是被李县令昵称为‘绿豆蝇’的山阴吕县令

7、韩遂等人的30000联军为先锋,一路夺关斩将,杀了郡守和县令,攻占州郡。

8、安太爷做了一年嘉兴县令,倒是政简刑清,上司很说他能干。

9、白云航睡在三堂旁的西花厅,这本就是县令居住之所,前任县令是四月前离职的,因此厢房稍加整理之后还算干净,白云航也折腾了一天,不多时也睡下了。

10、第二颗爆仗放好了,第五仙人想上去再放,却看到了县令那羡慕的眼神。

11、“我儿子罪不该死,却被县令冤杀,杀人者死,有什么可求的?”于是杀了县令,用他的人头祭拜儿子。

12、女县令拍着惊堂木低喝道:“李二娘,人证已在,你可还有要狡辩的么?”。

13、都说破家县令,灭门刺史,看来县令的女儿也不含糊……

14、此番一看县令愁颜不展,便更有出头表现之意。

15、按照南唐的律制,如那从八品的当涂县令,月俸当有十五贯,桌上那六十贯钱,等于当涂县令四个多月的月俸。

16、当时唐代承平日久,民不知战,河北州县立即望风瓦解,当地县令或逃或降。

17、只要这县令不深查,朕这一万大军就可以安安稳稳地呆在这里,生聚教训!

18、一众公人当即再把如定绑了再绑,至于嘴上白县令早塞条了抹布进去,任他是铁打的汉子也挣不脱,等处置完毕这和尚,白县令才向李玉霜请功:“现下总成了吧?”。

19、再看胡县令,一探气息,竟已气绝,再看他脑门后面已经红了一大片。

20、你知不知道,‘破家县令,灭门令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