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迹

词语解释
笔迹[ bǐ jì ]
⒈ 各个人所写的字所特有的形体特点;字迹。
英a person’s handwriting;
⒉ 手迹。
英hand;
引证解释
⒈ 亦作“笔跡”。亦作“笔蹟”。
⒉ 指书画作品。亦指书画的真迹。
引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杂艺》:“萧子云 每叹曰:‘吾著《齐书》,勒成一典,文章弘义,自谓可观,唯以笔迹得名,亦异事也。’”
唐 杜甫 《韦录事宅观画马图》诗:“贵戚权门得笔跡,始觉屏障生光辉。”
《新唐书·柳公权传》:“朕尝於佛庙见卿笔蹟,思之久矣。”
《资治通鉴·后梁太祖开平二年》:“中为正寝,东西厢列石床,床上石函中为铁匣,悉藏前代图书, 钟 王 笔迹,纸墨如新, 韜 悉取之,遂传入人间。”
⒊ 指书画技法。
引北魏 宋灵乌 《元湛墓志》:“性篤学,尤好文藻,善笔迹。”
《太平御览》卷七四九引 唐 张怀瓘 《书断》:“魏卫覬 字 伯儒,河东 安定 人,官至侍中,尤工古文,笔跡精絶。”
清 徐士銮 《宋艳·丛杂》:“上作著色春山,虽气骨寻常,而笔蹟秀润,清远可喜。”
李玲修 《笼鹰志》:“王习三 的肖像画,更是维妙维肖,他作画的笔迹苍劲有力。”
⒋ 字迹。指所写文字在形体上表现的特点。见“笔迹”。
引《文选·陆机<谢平原内史表>》:“片言隻字,不关其间,事踪笔跡,皆可推校。”
李善 注:“蔡邕 书曰:‘唯是笔跡,可以当面。’”
宋 何薳 《春渚纪闻·杨文公鹤诞》:“用事如老书生,而笔蹟则童稚也。”
《老残游记》第十六回:“这个凭据是谁的笔蹟,下面注着名号,你也不认得吗?”
老舍 《四世同堂》二十:“他看见一张纸条,上面有些很潦草的字-- 孟石 的笔迹,他认得。”
国语辞典
笔迹[ bǐ jī ]
⒈ 字迹。
引《三国演义·第三六回》:「程昱赚得徐母笔迹,乃倣其字体,诈修家书一封。」
《初刻拍案惊奇·卷二七》:「那笔迹从来认得,且词中意思有在,真是拙妻所作无疑。」
近字迹
⒉ 书画的真迹。
引唐·杜甫〈韦讽录事宅观曹将军画马图〉诗:「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分字解释
※ "笔迹"的意思解释、笔迹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自从我开始使用优乐笔,我的笔迹改善非常多。同时我的笔迹也变成比较小。(优乐真的帮助我很多)。
2、笔迹到此为止有些拘谨,但从此开始,由于作者得心应手,潦草了起来。约翰·勒卡雷
3、从笔迹上看不出他是男的还是女的。
4、这是一个女人的工工整整的笔迹.
5、他喜欢奇比自己的笔迹,把它挂在墙上,这笔迹除了奇比谁也看不懂。
6、你的笔迹真是难以辨认。
7、这是那刀斧手的笔迹。
8、贵戚权门得笔迹,始觉屏障生光辉.
9、他的笔迹,也不像先前那样扭曲拙笨.
10、夜阑珊,一盏台灯下,返黄书笺笔迹已淡。
11、不过,他曾被外界嫌笔迹太丑,这回曝光的手写乐谱却非常工整漂亮,和笔迹落差很大,加上乐谱保存完整,经过12年依旧完好如新,令不少人看了惊呼连连。
12、中国古代有关于汉字笔迹特征的论述,却没有系统的分类。
13、他把花放在桌上时,突然注意到一张有格雷斯笔迹的便条。
14、说罢,云中子取文房四宝,留笔迹在司天台杜太师照墙上。
15、这是谁的笔迹,你辨认得出来吗?
16、几十年间,徐建平填满的飞行记录单一本又一本,所有的笔迹工工整整,力透纸背。
17、我还对所有我写过信的人说,如果我的笔迹难以辨认,我为此道歉。
18、笔迹模糊不清。
19、带帚的橡皮是一种用来擦掉不需要的笔迹的文化用具,其特征是橡皮带有一个帚子。
20、这部脍炙人口的古代长篇小说是作者手写的,其笔迹笔走龙蛇,真是世间少有。
相关词语
- bǐ jī笔机
- bǐ xià笔下
- bǐ jiàn笔箭
- miào bǐ妙笔
- bǐ qiāng笔枪
- bǐ jīng笔精
- zhú bǐ竹笔
- bǐ chù笔触
- bǐ kuài笔快
- máo bǐ毛笔
- bǐ lú笔芦
- bǐ jiǎo笔脚
- bǐ qū笔区
- bǐ huà笔划
- bǐ niè笔孽
- huà bǐ画笔
- bǐ jì笔迹
- shǔ bǐ属笔
- zhèng bǐ正笔
- bǐ mào笔帽
- jǐng jì景迹
- hóng jì鸿迹
- bì jì避迹
- qí jì奇迹
- fú jì浮迹
- cóng jì从迹
- gù jì故迹
- jìng jì径迹
- juàn jì卷迹
- jiǒng jì炯迹
- guī jì规迹
- huàn jì宦迹
- bá jì拔迹
- bó jì伯迹
- chuí jì垂迹
- fāng jì芳迹
- fàng jì放迹
- dì jì帝迹
- huà jì化迹
- fǔ jì抚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