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魏

词语解释
曹魏[ cáo wèi ]
⒈ 朝代名。即三国魏。因系曹氏所建,故后称曹魏,以别于拓跋魏。
⒉ 指《诗·国风》中的《曹风》、《魏风》。
引证解释
⒈ 朝代名。即 三国 魏。因系 曹 氏所建,故后称 曹 魏,以别于 拓跋魏。
引《旧唐书·地理志一》:“曹 魏 之时,三分鼎峙。”
明 王逢 《赵善长山水》诗:“隐若 赤壁 垒,势压 曹 魏 邦。”
⒉ 指《诗·国风》中的《曹风》、《魏风》。
引《后汉书·王充王符等传论》:“斯《曹》《魏》之刺,所以明乎《国风》。”
国语辞典
曹魏[ cáo wèi ]
⒈ 朝代名。(西元220~265)即三国魏,因曹氏所建,故称为「曹魏」。以别于拓跋魏而言。
⒉ 《诗经》中的曹风、魏风。
引《后汉书·卷四九·王充等传·论曰》:「斯曹魏之刺,所以明乎国风。」
英语Cao Wei, the most powerful of the Three Kingdoms, established as a dynasty in 220 by Cao Pi 曹丕, son of Cao Cao, replaced by Jin dynasty in 265
德语Wei-Dynastie (S, Gesch)
法语Royaume de Wei
分字解释
※ "曹魏"的意思解释、曹魏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纵观孙吴初年不仅在江南地区推行了屯田制度,而且也采用了曹魏的户调制度,就是对这一情况的真实反映。
2、可以大大减杀曹魏骑兵的威力,充分发挥兵精器利、擅长山地作战的刘蜀步兵的长处。
3、在赋论史上,曹魏赋论以创新大于继承的特质开启了中古赋论的新篇章。
4、该市境内名胜古迹众多,包括当年诸葛亮北伐曹魏的中军帐、筹笔驿、昭化古城等多处三国遗址。
5、在诸葛亮的帮助下,蜀国日益强大,形成了与东吴、曹魏三国并立的局面。
6、向来口齿伶俐的李瑟,此刻竟然笨口拙舌,说不出话来,就好像被曹魏的虎豹骑击溃的川蜀白耳军,毫无章法。
7、无论多讨厌刘备和蜀汉政权的人都举不出多少“大耳贼”屠杀百姓的证据,而曹操屠城的记载即便是在奉曹魏为正统的魏国和西晋史书中也俯拾皆是。
8、曹魏至北朝时期,邺城基本保持着北方中心城市的地位。
9、史料记载,三国时期,曹魏管辂、东晋郭璞等都曾行射覆事。
10、散布在东南州郡山区的山越人,阻险割据,甚至北联曹魏,反对孙权势力向南方内地扩张。
11、????????三国时曹魏的名士夏侯玄,因是曹家的亲戚,对于司马师的擅权不满,密谋造反,失败后被杀。
12、蜀国能在和司马懿第一次对阵时,取得相当优势,无当飞军死战曹魏猛将张颌的军团,居功厥伟。
13、曹魏时期,由于连年战争的需要,推行的是大规模的屯田制,即由士兵、农民垦荒种地,为军队解决粮食问题。
14、为了日后免遭蚕食鲸吞,众人势必要联合起来,共同抵御强敌!史上的蜀吴联盟,共抗曹魏,不正是如此?猛虎也架不住一群狼,双拳难敌四手啊……
15、张郃应该算得上曹魏帐下的顶尖实力的武将之一了,可惜,张郃一声戎马倥偬,却被司马懿的愚蠢送了性命。
16、而汉室宗亲刘备在曹魏篡位之后称帝续炎汉大统,改年号章武,孙权降魏受九锡,但后称帝,国号吴。
17、不错,迭部是曹魏边城重镇,羌兵到此之后一定会休整兵马,然后再进击沓中。
18、现在我大军无帅才统领,曹魏贼军虎视眈眈于后,一生变故则大军有全军尽没的危险,如果这样则国无可用之兵,军无可用之将,如之奈何。
19、孟津先后有西周、东周、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六个朝代在这里建都,有洛阳“九朝古都半孟津”之说。
20、五胡十六国,战火燃烧北方大地,曹魏宗族逐步南迁,居于江东,繁衍生息。
相关词语
- liù cáo六曹
- cáo lì曹吏
- háo cáo豪曹
- shǔ cáo属曹
- cáo mù曹牟
- qīng cáo清曹
- cáo shǔ曹署
- lěng cáo冷曹
- láng cáo郎曹
- gōng cáo功曹
- cáo dǎng曹党
- chūn cáo春曹
- cáo dòng曹洞
- cáo jú曹局
- děng cáo等曹
- cáo liú曹刘
- cáo ǒu曹偶
- dāng cáo当曹
- bān cáo班曹
- jīng cáo京曹
- yáo huáng wèi pǐn姚黄魏品
- wèi wēi魏巍
- wèi wèi魏魏
- dōng wèi东魏
- wèi wǔ yóu xiá魏武游侠
- wèi fū rén魏夫人
- wèi zhǐ魏徵
- wèi gōng zhǔ魏公主
- wèi wáng dà hù魏王大瓠
- wèi jiā魏家
- wèi cǎo魏草
- wèi zǐ魏紫
- wèi sī gé魏司格
- ā wèi阿魏
- wèi jìn xuán xué魏晋玄学
- wèi kē jié cǎo魏颗结草
- wèi guān魏观
- wèi cháng shēng魏长生
- shēng zhāng shú wèi生张熟魏
- sān wèi三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