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曹

词语解释
六曹[ liù cáo ]
⒈ 东汉开始尚书分六曹治事,有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其中三公曹尚书为二人,故称“六曹”。后主客曹分为南、北两主客曹,仍称“六曹”。魏晋以后,尚书六曹屡有变更,至隋,尚书省分吏、殿中(左户)、祠、五兵、都官、度支六部,唐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后世亦以“六曹”称六部。隋唐前,曹即尚书,隋唐后,曹为各部尚书的下属机构,如隋度支尚书之下属为度支、仓、左户、右户、金、库六曹。
⒉ 唐时州府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亦称“六司”,即司功、司仓、司户、司兵、司法、司士。
⒊ 宋徽宗时,州县亦置六曹,曰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
引证解释
⒈ 东汉 开始尚书分六曹治事,有三公曹、吏曹、二千石曹、民曹、主客曹,其中三公曹尚书为二人,故称“六曹”。后主客曹分为南、北两主客曹,仍称“六曹”。 魏 晋 以后,尚书六曹屡有变更,至 隋,尚书省分吏、殿中(左户)、祠、五兵、都官、度支六部, 唐 定为吏、户、礼、兵、刑、工六部。故后世亦以“六曹”称六部。 隋 唐 前,曹即尚书, 隋 唐 后,曹为各部尚书的下属机构,如 隋 度支尚书之下属为度支、仓、左户、右户、金、库六曹。参阅《后汉书·百官志三》、《隋书·百官志中》、《旧唐书·职官志一》。
引唐 沉亚之 《贤良方正能直言讽谏策》:“夫尚书六曹之设,犹人之有六腑也。”
清 龚自珍 《明良论一》:“当是时,犹有如 贾谊 所言‘国忘家,公忘私’者,则非特立独行以忠诚之士不能,能以概责之六曹、三院、百有司否也?”
⒉ 唐 时州府佐治之官亦分“六曹”,即功曹、仓曹、户曹、兵曹、法曹、士曹;3. 宋 徽宗 时,州县亦置六曹,曰兵曹、刑曹、工曹、礼曹、户曹、吏曹。故俗以六曹为地方胥吏之通称。
引元 李行道 《灰阑记》第二折:“狼虎般排着祇从,神鬼般设着六曹。”
分字解释
※ "六曹"的意思解释、六曹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六)参议中书省事,秩正四品,典左右司文牍,为六曹之管辖,军国重事咸预决焉。
2、成,无逾数年,今熹庙七载,书不过八十余卷,翰林有起居之职,六曹有章奏之抄,内阁有票拟之籍,纂辑磨对,企待九年,何徇何疑,坐成废阁,此固非一改一事之偷惰。
3、其下都有佐官,府为府丞,推官,六曹主事等,州有判官,行军司马,参军,六曹主事等,县有县丞,县尉,主薄,三班六房从事吏员等。
相关词语
- liù yìn六印
- liù yù六喻
- liù zhì六挚
- liù yōu六幽
- liù yī六一
- liù yīng六韺
- kāi liù开六
- liù yí六彝
- liù wén六文
- liù liù六六
- èr liù二六
- liù yǔ六宇
- liù yuàn六院
- liù zhāi六斋
- liù zhèng六证
- liù zhǐ六指
- liù liù lín六六鳞
- liù yàn六燕
- liù yì六鹢
- liù yù六驭
- fēn cáo分曹
- lián cáo联曹
- bīng cáo兵曹
- cáo shè曹社
- liú cáo留曹
- cáo qiū曹丘
- cáo shěn曹沈
- lěng cáo冷曹
- cáo è曹恶
- háo cáo豪曹
- jì cáo记曹
- cáo wù曹务
- cáo gàn曹干
- cáo dòng曹洞
- dōng cáo冬曹
- hòu cáo后曹
- gāng cáo纲曹
- cáo mán曹瞒
- jù cáo剧曹
- běi cáo北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