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ié

击节


拼音jī jié
注音ㄐ一 ㄐ一ㄝˊ

繁体擊節


击节

词语解释

击节[ jī jié ]

⒈  谓出使。节,符节,使者的凭证。打拍子。形容十分赞赏。

引证解释

⒈  谓出使。节,符节,使者的凭证。

晋 袁宏 《后汉纪·光武帝纪八》:“古之君子,遇有为之时,不能默然而止,击节驱驰,有事四方者,盖为斯也。”
《宋书·庾登之传》:“义熙 十二年, 高祖 北伐, 登之 击节驱驰,退告 刘穆之,以母老求郡。于时士庶咸惮远役,而 登之 二三其心, 高祖 大怒,除吏名。”

⒉  打拍子。

晋 左思 《蜀都赋》:“巴 姬弹弦, 汉 女击节。”
《晋书·乐志下》:“魏 晋 之世,有 孙氏 善歌旧曲, 宋识 善击节唱和。”
唐 白居易 《琵琶行》:“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飜酒污。”

⒊  形容十分赞赏。

《三国志·蜀志·马良传》:“良 留 荆州,与 亮 书曰:‘……此乃管絃之至, 牙 旷 之调也。虽非 钟期,敢不击节。’”
宋 陈亮 《题<喻季直文编>》:“四君子者尤工於诗,余病未能学也。然皆喜为余出,余亦能为之击节。”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叶生》:“闈后,索文读之,击节称叹。”
茅盾 《锻炼》八:“‘对,对!’ 谢林甫 这番话还没完, 王保长 已经击节赞赏起来。”

国语辞典

击节[ jí jié ]

⒈  打拍子。又用于表示得意或赞赏之意。

《三国志·卷三九·蜀书·马良传》:「此乃管 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钟期,敢不击节。」
唐·白居易〈琵琶行〉:「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⒉  鼓励节操。

《文选·袁宏·三国名臣序赞》:「后生击节,懦夫增气。」

分字解释


※ "击节"的意思解释、击节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 【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得见诸葛孔明,孔明一篇隆中对,令刘备如醍醐灌顶,不得不击节赞叹。刘备泣曰:恨不早见先生!只是先生隐居此间,怎么能对曹操、孙权及刘表等人形势如此熟悉呢?孔明大笑,附耳道:我“悄悄关注”了他们。

2、精彩的节目令人目不暇接,击节赞叹!

3、丹唇一启歌喉一展,一串骊珠音和韵闲,宛若新莺出谷,引得罗嘉颖刮目相看频频点头,面含赞许之色,不由击节称赏,其他同学亦敛气屏息凝神静听。

4、当我开始阅读第一卷的第一回时,我就为这本书构造的奇巧和独具匠心而击节称赏了。

5、随着歌声,不停击节,我已经陶醉在这歌声中.

6、钿头云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今年欢笑复明年,秋月春风等闲度。

7、而在座的其他文士也都被这首诗中的文采所折服,纷纷赞叹王粲这首诗做得好,哀而不伤,令人击节称叹。

8、右文乃吾家光华二十年前旧题,时在戊辰仲春,君客金陵,与魏紫老幸会,晤谈甚欢,先生惠以山水一帧,君感而赋此,其文片言居要,词约旨远,令人击节

9、因以枣木梆子为击节乐器,又叫“梆子腔”,俗称“桄桄子”。

10、银色面具下,那一双眼睛平静无波地凝视他,孟明被他看得有些不自在,同是一榜出身的武将,也曾夜半斗酒,击节而歌。

11、而在座的其他文士也都被这首诗中的文采所折服,纷纷赞叹王粲这首诗做得好,哀而不伤,令人击节称叹。

12、昨日,他为全市近40万名党员做了先进事迹报告,南山故事荡气回肠,让听众为之击节称叹。

13、杜牧闻听此言,虽然心下有戚戚然,但是同时那文人的脾气也起来了,禁不住击节而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14、也许我们能得到更多的注册人数,也许是更多的回头访客,也许是Twitter上更多的击节赞叹。

15、击节称赏,令印刷万纸,分寄留东学生传观。

16、大约世间之人多是寂寞的吧?未被击节赞美的文章,未蒙赏识的赤诚,未受注视的美貌,无人为之垂泪的剧情,徒然的弹了又弹却不曾被一语道破的高山流水之音……

17、刘备眼见下属们喝酒打闹气氛热烈,最后也放浪形骸击节而歌。

18、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19、【三顾茅庐】刘备三顾茅庐,终于得见诸葛孔明,孔明一篇隆中对,令刘备如醍醐灌顶,不得不击节赞叹。刘备泣曰:恨不早见先生!只是先生隐居此间,怎么能对曹操、孙权及刘表等人形势如此熟悉呢?孔明大笑,附耳道:我“悄悄关注”了他们。

20、他的钢琴演奏如此优美,听的人无不击节叹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