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tián jià
注音ㄊ一ㄢˊ ㄐ一ㄚˋ
⒈ 农作物。
⒈ 农作物。
引《三国志·吴志·陆胤传》:“民无疾疫,田稼丰稔。”
南朝 宋 刘敬叔 《异苑》卷三:“彼境田稼,常为象所困,其象俗呼为大客。因语云:‘我田稼在此,恒为大客所犯。’”
《新唐书·吐蕃传下》:“虏已犯 涇、陇、邠、寧,掠人畜,败田稼,内州皆闭壁。”
1、又京民始业,农桑为本,田稼多少,课督以不,具以状言。
2、六年五月,平江、建康、宁国府、温、湖、秀、太平州、广德军及江西郡大水,江东城市有深丈余者,漂民庐,湮田稼,溃圩堤,人多流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