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cái

仲裁


拼音zhòng cái
注音ㄓㄨㄥˋ ㄘㄞˊ
词性动词


仲裁

词语解释

仲裁[ zhòng cái ]

⒈  公认的第三者在争端两方间进行裁定公断。

仲裁委员会。

arbitration;

引证解释

⒈  双方争执不决时,由第三者居中调解,也叫公断。

李大钊 《新纪元》:“虽然也曾组织过什么平和会议,什么仲裁裁判,但在那里边,仍旧去规定杀人灭国的事情。”
刘少奇 《关于白区职工运动的提纲》:“在原则上我们当然反对国民党的强迫仲裁,但是,为着争取群众斗争的胜利,对于国民党的‘调解’与‘仲裁’,在事实上我们不应该完全拒绝。”
范文澜 《中国近代史》第三章第一节:“《巴黎和约》之后, 拿破仑三世 成为当时 欧洲 最高的‘仲裁者’。”

国语辞典

仲裁[ zhòng cái ]

⒈  双方发生争执时,将争执事项交与第三者或法院进行评断裁决。

如:「国际仲裁」、「法院仲裁」。

评断 评议

英语arbitration

德语Arbitrage (S)​, Entscheidungsinstanz, Entscheidung (S)​, Schiedsverfahren (S)​

法语arbitrage (droit)​

分字解释


※ "仲裁"的意思解释、仲裁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第七条凡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仲裁委员会仲裁的,均视为同意按照本仲裁规则进行仲裁

2、仲裁庭无管辖权的情况下,中国不接受,不参加仲裁

3、它集中体现了仲裁自愿原则和协议仲裁制度,是整个仲裁制度的基石。

4、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仲裁委员会印章。

5、达成和解协议的,可以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作出裁决书,也可以撤回仲裁申请。

6、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仲裁尚未出具仲裁书,暂无法判断对公司造成的确切影响。

7、简单劳动争议案件,仲裁委员会可以指定一名仲裁员处理。

8、仲裁庭确定的提交书面陈述(包括仲裁请求和仲裁答辩)的期限不得超过四十五天。

9、仲裁法庭所做出的判决都是终审判决,对仲裁双方都是有约束力的。

10、裁决书由仲裁员签名,加盖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印章。

11、我国仲裁机构行政化与仲裁民同性的特征不符,应当恢复仲裁民间性的特征。

12、笔录由仲裁员、记录人员、当事人和其他仲裁参与人签名或者盖章。

13、仲裁费用除仲裁庭另有规定外,均由败诉方负担。

14、南海仲裁仲裁庭就有关问题的裁决是无效的,对中方没有拘束力。

15、中国仲裁协会依照本法和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仲裁规则。

16、仲裁庭由三名仲裁员组成,设首席仲裁员。

17、第三十条仲裁庭可以由三名仲裁员或者一名仲裁员组成。

18、仲裁费应由败诉一方承担,但仲裁委员会另有裁定的除外。

19、仲裁证据制度是仲裁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仲裁员在仲裁该案时有索贿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决行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