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qǔ jìng
注音ㄑㄨˇ ㄐ一ㄥˋ
繁体取徑
⒈ 亦作“取径”。
⒉ 选取经由的道路。
⒈ 见“取逕”。
1、这两位作者通过自然航路的取径,证明了一些相对容易到达的岛屿要比其他岛屿富裕。
2、陈氏取径多方, 手眼通天 ,唐长孺誉之为“胜义微言若有神”,故拟作呼风唤雨,驱神遣鬼的入云龙。
3、因略读的取径须宽,不能每本书都精读深研,只能有系统地阅读,尽量求得客观的认识。
4、汉儒赋予儒家经典以圣性,并进一步阐明经典圣性之所由来,于是就有“神义圣性论”与“天义圣性论”两条经典神圣化的取径。
5、陈氏取径多方,手眼通天,唐长孺誉之为“胜义微言若有神”,故拟作呼风唤雨、驱神遣鬼的入云龙。
6、这是个运用跨学科取径来挑战过去中国国家形成之理论的研究,并促进讨论中国早期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