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nǎi xīn wáng shì
注音ㄋㄞˇ ㄒ一ㄣ ㄨㄤˊ ㄕˋ
成语解释
乃心王室
词性成语
⒈ 《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⒈ 后称尽忠于朝廷为“乃心王室”。
引《书·康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孔 传:“汝心常当忠篤,无不在王室。”
《三国志·魏志·高柔传》:“知卿忠允,乃心王室。”
《旧唐书·郭子仪传》:“子仪 虽失兵柄,乃心王室,以祸难未平,不遑寝息。”
⒈ 本指常思国事。语本用以喻忠于朝廷。
引《书经·康王之诰》:「虽尔身在外,乃心罔不在王室。」
《三国志·卷一三·魏书·钟繇传》:「方今英雄并起,各矫命专制,唯曹衮州乃心王室,而逆其忠款,非所以副将来之望也。」
《元史·卷一四〇·太平传》:「脱脱乃心王室,大义灭亲,今父殁而不克奔讣,为善者不几于怠乎。」
1、畏法度者为下;爱名节者为次;乃心王室,但知国计民生,不知祸福毁誉者为上。
2、自天子播越,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能远赴关右,然犹分遣将帅,蒙险通使,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是将军医天下之素志也。
3、做学问不能乃心王室。
4、将之五德,有‘智’、有‘仁’,如左将军者,乃心王室、仁民爱物、为百姓所颂,贞以为,如此方为名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