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ì

自誓


拼音zì shì
注音ㄗˋ ㄕˋ

自誓

词语解释

自誓[ zì shì ]

⒈  自己发誓,表示决心。

引证解释

⒈  自己发誓,表示决心。 晋 干宝 《搜神记》卷十一:“时夏枯旱,太守自曝中庭,而雨不降。

辅 以五官掾出祷山川,自誓曰:‘…… 辅 今敢自誓,若至日中无雨,请以身塞无状。’”
《南史·文学传·刘勰》:“功毕,遂求出家,先燔鬚髮自誓,敕许之。”
宋 辛弃疾 《满江红》词:“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説。”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土偶》:“王 正容,以死自誓,母乃任之。”

分字解释


※ "自誓"的意思解释、自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

2、余自咸丰三年募勇以来,即自誓效命疆场,今老年病躯,危难之际,断不肯吝于一死,以自负其初心。

3、马革裹尸当自誓,蛾眉伐性休重说。

4、而陶弘景也曾往县(今属浙江宁波)阿育王塔自誓受五大戒。

5、刘新妇以刑伤自誓,必留供养;殷太妃感柏舟之节,不夺其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