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逆志


拼音nì zhì
注音ㄋ一ˋ ㄓˋ

逆志

词语解释

逆志[ nì zhì ]

⒈  叛逆的念头。

⒉  谓猜测其志向,揣度其原意。

引证解释

⒈  叛逆的念头。

《南史·谢灵运传》:“灵运 兴兵叛逸,遂有逆志。”

⒉  谓猜测其志向,揣度其原意。

《孟子·万章上》:“故説《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朱熹 集注:“当以己意迎取作者之志,乃可得之。”

分字解释


※ "逆志"的意思解释、逆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提倡“以意逆志”和“望文生义”的阅读方法正是对传统阅读方法的矫治,从学生实际来看,它也是可行的。

2、你这是以意逆志,说出的话不足以令人相信。

3、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4、正确处理读者、文本、作者三者关系无疑是认识“以意逆志”的基本前提。

5、包括“以意逆志”的批评方法、“推源溯流”的批评方法、意象批评方法、点、悟式批评方法和比较批评方法。

6、以意逆志命题诠释史显示了汉语语境中存在着一种可以称为以意逆志诠释学的学术传统,经典建构、伦理对话是其所具有的汉语文化与思想特质。

7、另外总结了蒋氏注释中体现的注重考据、“诗史互证”、“知人论世”和“以意逆志”的注释思想。

8、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9、书到疑时须逆志,事当难处但平心。民谚

10、“以意逆志”的提出,标志着中国诗学观念上一次具有深刻历史意义的转折。

11、去深圳市龙岗区坪山高级中学的路上,庆国大哥哥给凤兢和慧云讲解了“以意逆志”的典故。

12、这好像又说明了,忠于原谱也要做到“不以辞害意”,而还得“以意逆志”了!

13、古之能知诗者,惟孟子为以意逆志也。

14、可见,“以意逆志”说中正含有间性理论的原生态的丰富存在。

15、这对情侣,一度以意逆志后,女的便珠胎暗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