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志

词语解释
方志[ fāng zhì ]
⒈ 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有全国性的总志和地方性的州郡府县制两类。总志如《山海经》、《大清一统志》。以省为单位的方志称“通志”,如《山西通志》,元以后著名的乡镇、寺观、山川也多有志,如《南浔志》、《灵隐寺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宏富,是研究历史及历史地理的重要资料。
英local chronicles; local records;
引证解释
⒈ 见“方志”。
⒉ 亦作“方誌”。记录四方风俗、物产、舆地以及故事传说等的簿册。
引《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詔观事。”
郑玄 注:“説四方所识久远之事以告王。”
《后汉书·西域传论》:“至於佛道神化,兴自 身毒,而二 汉 方志莫有称焉。”
《文选·左思<吴都赋>》:“方志所辨,中州所羡。”
张铣 注:“方志谓四方物土所记録者。”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汝水》:“余以 永平 中,蒙除 鲁阳 太守,会上臺下列山川图,以方誌参差,遂令寻其源流。”
⒊ 详细记载一地的地理、沿革、风俗、教育、物产、人物、名胜、古迹以及诗文、著作等的史志。方志分门别类,取材丰富,为研究历史,特别是地方史的重要参考资料。 《全国地方志联合目录》收录我国历代方志八千二百馀种,每种注明卷数、版本、纂修者及藏书单位,可参阅。
国语辞典
方志[ fāng zhì ]
⒈ 记载一地的地理环境、气候、产物、史迹跟人文的书。也作「地方志」。
引《周礼·地官·诵训》:「掌道方志,以诏观事。」
英语local chronicles, district records
分字解释
※ "方志"的意思解释、方志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但是,我们绝不是偷生怕死的人,我们为革命而生,更愿为革命而死!——方志敏。
2、在理论的政治的认识上,站稳着脚步,才不至于随时为某些现象或谣言而动摇自己的革命信仰!方志敏
3、我被地势地形地方志搞混了。
4、方志敏是共产党人廉洁自律的楷模。
5、贵州乡土志出现于清末,受地方志的影响。
6、方志索引的编制始于上个世纪30年代。
7、我参加了一个关于地方志的有趣讲座。
8、为了追求革命理想,他慷慨就义。方志敏烈士临危不惧,慷慨就义的英雄形象,永远留在中国人民的记忆里。
9、到1979年,亲属收到了新疆军区农一师政治部发给的一张对方志超错划右派问题的平反通知。
10、方志修纂大多采用自上而下的官修形式,统一的编纂体例,在编修中重视援引国史编纂的方法和要求。
11、丛书收录有革命烈士方志敏散文《清贫》,以及叶挺写于1942年的《囚歌》等红色作品,并附部分红色语录。
12、介绍了广西历代地方志的修纂概况,分析了广西历代方志的价值,并讨论了广西历代方志的整理与保护问题。
13、方志敏在狱中大义凛然,至死不屈。
14、1926年5月的那天,方志敏在广州农代会上发言时,蒋介石就被他的帅真所感动。
15、北京地方志是记述北京地区自然和社会、历史和现状的资料书。
16、而《周志》整饬详赡,所以援引独多,并参考了《阮通志》、《戴府志》及他省方志中有载东莞人物治绩者。
17、文章结合馆藏地方志的内容特点,对如何开发和利用我馆的地方志信息资源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18、善卷,作为一个与武陵有关的尧舜时代的传说人物,在古代的一些方志和诗文中都有所记载。
19、纂修方志是我国史学的优良传统.
20、我能舍弃一切,但是不能舍弃党,舍弃阶级,舍弃革命事业。我有一天生命,我就应该为它们工作一天!方志敏
相关词语
- bǎi fāng百方
- guān fāng官方
- ǒu fāng偶方
- yī fāng一方
- biàn fāng辨方
- fāng chà方差
- běi fāng fāng yán北方方言
- běi fāng北方
- shēng fāng升方
- fāng yán方言
- fāng cái方才
- fāng miàn方面
- yuǎn fāng远方
- wú fāng无方
- miào fāng妙方
- fāng tiān方天
- fāng zǐ方子
- hòu fāng后方
- bù fāng不方
- lì fāng立方
- chí zhì驰志
- guó zhì国志
- zhì yuàn志愿
- dá zhì达志
- èr zhì二志
- dàng zhì荡志
- huī zhì灰志
- dì zhì地志
- guī zhì归志
- cún zhì存志
- zhì jú志局
- guǒ zhì果志
- ruì zhì锐志
- huò zhì惑志
- fāng zhì方志
- fàng zhì放志
- cùn zhì寸志
- bǎi zhì百志
- àn zhì案志
- zá zhì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