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óngwén

同文


拼音tóng wén
注音ㄊㄨㄥˊ ㄨㄣˊ

同文

词语解释

同文[ tóng wén ]

⒈  同用一种文字。

⒉  犹言国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称。

⒊  通译文字。

引证解释

⒈  同用一种文字。

《礼记·中庸》:“书同文。”
《汉书·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闕。”
唐 骆宾王 《兵部奏姚州破贼设蒙俭等露布》:“四隩同文,五方异色。”

⒉  犹言国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称。

《陈书·吴明彻传》:“风威慴於异俗,功效著於同文。”
夏衍 《乐水》:“所以他们的作品也变成了只供‘同文’欣赏的‘技艺’,而失却了领导民众精神生活的作用。”

⒊  通译文字。参见“同文馆”。

梁启超 《变法通议·论科举》:“今内之有同文、方言之馆舍,外之有出洋学习之生徒,行之数十年,而国家不获人才之用,盖有由也。”

国语辞典

同文[ tóng wén ]

⒈  使用的文字相同。

《礼记·中庸》:「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
《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古制,书必同文,不知则阙。」

分字解释


※ "同文"的意思解释、同文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因为秦国实行车同轨书同文,所以车辙是一样宽,天长日久车走的都是同一个地方,压过的地方千百年了依旧没有长出草来。

2、想秦始皇统一六国,车同轨,书同文

3、1894年,英美传教士设在上海的“同文书会”改名为“广学会”。

4、年轻一些的人可能没太注意,文革前还有个一线老刘搞的四清运动,在动因和形式上同文革初的打倒走资派的目标是一致的。

5、天下归一,书同文,车同轨,行同伦;星辰之下皆皇土,四海之民借皇臣。

6、从今已去,六十年之外,车同轨,书同文,恨不及见也。

7、如果是野心的话,那么还有什么可以勾起已经横扫六国,统一天下,书同文,车同轨的秦始皇的野心呢?

8、那是秦篆,为秦朝丞相李斯所创,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就是那个时代的故事。

9、各室内地面平整光滑、坚硬而呈暗红色,同文献中“土被朱紫”的记载吻合,墙上还绘有黑色“壁带”和彩画。

10、陛下以神圣戮定四方,以威德制服万国,华夷混一,礼乐同文,垂山河带砺之盟,庆龙虎风云之会,建昭昌运,衍大宗小宗之蕃;巩立皇图,成一世万世之统,前临沙苑,浮旺气以帝从;后枕浒岗,锁烟云而出秀。

11、没错,但是两个棒子同文同种,他们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

12、圣德也;拨乱反正,济国宁人,六合八纮,同文共轨,神功也;玄酒陶匏,云和孤竹,禋祀上帝,尊极配天,大孝也;偃伯戢戈,正礼裁乐,纳民寿域,驱俗福林,至政也。

13、我国与日本相距甚近,同洲同文,取资尤易为力,亟应遴派专员前往调查,借得与彼都人士接洽研求。

14、从此华夏大地书同文,车同轨,而嬴政也完成了足以傲视一生的成就。

15、大秦帝国横扫六国独尊宇内,统一法度衡,车同轨,书同文

16、以此文的视角,古中国是一个同文同种的国度。

17、据介绍,同时开放的还有大量档案资料,其中,1882年由清政府*理衙门排印、同文馆聚珍版的《中俄约章会要》,是本市收藏年代最早的历史资料之一。

18、同文同种的家长移居不同的教育文化环境中的冲击与学习是甚麽?

19、人们一般认为中国学校英语教学肇始于京师同文馆。

20、实验:同样的重量,但不同的根据地一个弹簧秤同文面拉项目-牵引力将是相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