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公鼎

词语解释
毛公鼎[ máo gōng dǐng ]
⒈ 西周晚期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在陕西岐山出土。鼎上有铭文四百七十九个字,记述了周宣王告诫和褒赏臣下毛公fe43的事情。是中国现存铭文最长的青铜器。现藏台湾省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
引证解释
⒈ 西周 晚期 宣王 时的青铜器。 清 道光 末在 陕西省 岐山县 出土。完好无损。铭文三十二行,连重文共四百九十七字。为传世青铜器最长的铭文。此器现藏我国 台湾省。参阅 郭沫若 《“毛公鼎”之年代》。
国语辞典
毛公鼎[ máo gōng dǐng ]
⒈ 西周宣王时青铜器,清道光末年出土于陕西岐山,铭文计有四百九十七字,是现存青铜器中,文字记载最长的。现藏于国立故宫博物院。
分字解释
※ "毛公鼎"的意思解释、毛公鼎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郑州的拓片收藏家王顺喜告诉记者,3月份的嘉德春拍,一件有陈介祺、端方、王国维题跋的毛公鼎拓片拍到480万元,可算是一次令人鼓舞的市场表现。
2、从今天起,台北故宫院区内正式推出“国宝宴”,毛公鼎、弦纹鼎、翠玉白菜、肉形石、白玉锦荔枝,这些故宫的镇馆之宝、“文物明星”端上了餐桌。
3、篆刻之余,王鸿定亦潜心书法,历代法书名帖皆临习一过,尤对秦诏版、石鼓文、大盂鼎、毛公鼎等用力尤深。
4、中国青铜器之乡是陕西省宝鸡市,出土了大盂鼎、毛公鼎、散氏盘等五万余件青铜器。
5、博物馆里共收藏从宋至清历朝皇帝收集的稀世珍品70万件,如西周毛公鼎、散氏盘;王羲之、颜真卿、宋徽宗书法手迹等。
6、在岐山关中环线孔头沟大桥下,近日出现一个长约60米宽约54米的毛公鼎图形。
7、毛公鼎:命途多舛的国宝重器,毛公鼎。
8、人们常以台北故宫的“东坡肉石、翠玉白菜、毛公鼎”为例,验证台北故宫“有宝无宫”、北京故宫“有宫无宝”的俗语。
9、东坡肉形石在台北“故宫博物院”有着异乎寻常的地位,它与“翠玉白菜”、“毛公鼎”并称为台北“故宫”的镇馆三宝。
10、西周的毛公鼎上刻有文字,这些文字通常称为“铜器铭文”或“钟鼎文”。
11、几年前去*弯旅游,在台北故宫,见到了有名的毛公鼎。
12、台北故宫博物院典藏了历代文物艺术精粹,有翡翠白菜、肉形石、毛公鼎等近70万件珍贵稀有文物,每天都吸引了大批游客排队参观。
13、后来,端方的女儿出嫁河南项城袁氏,端府欲以毛公鼎作为陪嫁,而袁家却不敢接受,端氏后裔遂将鼎抵押在天津的华俄道胜银行。
14、其中,翠玉白菜、毛公鼎、东坡肉形石被称为镇馆三宝。
15、其中,陈介祺收藏的西周毛公鼎原件及其原拓片也亮相潍坊。
16、宝鸡文物资源丰富,以青铜器为最多,毛公鼎等青铜器都从这里出土,被誉为“青铜器之乡”。
17、比方说,台北故宫博物院的毛公鼎,里面有32行,499字的铭文,但以我的收藏眼光,我并不一定会选择这样的青铜器,因为它缺乏美感而且制作偏粗糙。
18、庄严先生跟台静农先生在大陆就是好朋友,我们进去一看,原来毛公鼎就放在桌子上,盖一块白布。
相关词语
- huáng máo黄毛
- cóng máo丛毛
- máo náng毛囊
- máo máo gū gū毛毛咕咕
- tuō máo脱毛
- máo zǐ毛子
- bù máo布毛
- máo gǔ毛骨
- máo xiàn毛线
- máo kē毛磕
- máo zhān毛毡
- máo pī毛坯
- máo tǎn毛毯
- máo tiáo毛条
- fēng máo风毛
- zhà máo奓毛
- hàn máo汗毛
- cháng máo长毛
- máo máo chóng毛毛虫
- fèng máo凤毛
- gōng jué公爵
- gōng pó公婆
- gōng sù公诉
- gōng xuǎn公选
- gōng lì公历
- gōng sī公私
- gōng guó公国
- gōng zhí公职
- gōng rán公然
- gōng qǐng公顷
- ā gōng阿公
- gōng pú公仆
- gōng lù公路
- gōng guān公关
- gōng mín公民
- ēn gōng恩公
- gōng zhòng公众
- gōng gōng公公
- bàn gōng办公
- gōng ān公安
- fèi dǐng沸鼎
- dǐng fǔ鼎府
- dǐng xiàng鼎象
- guān dǐng观鼎
- dǐng shí鼎实
- tiáo dǐng调鼎
- dǐng zhì鼎雉
- fāng dǐng方鼎
- dǐng pēng鼎烹
- dǐng shè鼎社
- dǐng zhá鼎札
- dān dǐng丹鼎
- diàn dǐng奠鼎
- dǐng yuè鼎跃
- dǐng dǐng yǒu míng鼎鼎有名
- dǐng qì鼎气
- dǐng tái鼎台
- dǐng zhòng鼎重
- dǐng dìng鼎定
- dǐng ròu鼎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