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让

词语解释
三让[ sān ràng ]
⒈ 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
⒉ 指周泰伯让位于季历事,后人称为盛德。
⒊ 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
⒋ 再三责数其过失。
⒌ 谓以三种方式资助。
引证解释
⒈ 古相见礼。主人三揖,宾客三让。
引《仪礼·士冠礼》:“三揖至於阶,三让。”
《礼记·礼器》:“三辞三让而至。”
⒉ 指 周 泰伯 让位于 季历 事,后人称为盛德。
引《论语·泰伯》:“泰伯,其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
邢昺 疏引 郑玄 注云:“泰伯,周太王 之长子,次子 仲雍,次子 季歷。太王 见 季歷 贤,又生 文王,有圣人表,故欲立之。而未有命。 太王 疾, 太伯 因适 吴 採药, 太王 殁而不返。 季歷 为丧主,一让也; 季歷 赴之,不来奔丧,二让也;免丧之后,遂断髮文身,三让也。”
《后汉书·列女传·曹世叔妻》:“太伯 建 邠,孔子 称为三让。”
唐 骆宾王 《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余疚侬 《三年五月一日与同学冒雨登慧山》诗:“句吴 始启宇,三让来就封。”
⒊ 指古代帝王登位、大臣就封的谦让之礼。
引《史记·高祖本纪》:“汉王 三让,不得已,曰:‘诸君必以为便,便国家。’申午,乃即皇帝之位 汜水 之阳。”
《后汉书·和帝纪》:“故太尉 邓彪,元功之族,三让弥高,海内归仁,为羣贤首。”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章表》:“曹公 称为表不止三让,又勿得浮华。”
清 赵翼 《廿二史札记·南北史两国交兵不详载》:“每代革易之际,以禪让为篡夺者,必有九锡文、三让表、禪位詔册,陈陈相因,遂成一定格式。”
⒋ 再三责数其过失。
引《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未有衺恶者,三让而罚” 贾公彦 疏:“三让而罚者,凡欲治罚人者,皆先以言语责让之,乃行治罚。”
⒌ 谓以三种方式资助。
引《逸周书·酆谋》:“三让:一近市,二贱粥,三施资。”
孔晁 注:“以财让也。近来民市,旅资以思也。”
卢文弨 雠校:“﹝旅资以思﹞,疑当作‘施资以惠’也。”
国语辞典
三让[ sān ràng ]
⒈ 再三谦让。
引《史记·卷三八·宋微子世家》:「宣公病,让其弟和,……,和亦三让而受之。」
唐·骆宾王〈夕次旧吴〉诗:「盛德弘三让,雄图枕九围。」
⒉ 用言语责备多次。
引《周礼·地官·司救》:「凡民之有衺恶者,三让三罚。」
分字解释
※ "三让"的意思解释、三让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10名身着粗布衣的老人和8名姑娘现场研磨,经传统手工精研细磨后,采用秘制老卤,再用河边青石压制成干,辅以三香三让,历经36道工序后制作而成。
2、根据妖精尾巴审判的老规矩,我数到三让你考虑。下跪求饶吧!
3、此外还有敦朴堂、济美堂、三让堂等。
4、为表不必三让,又勿得浮华。
相关词语
- sān yí三疑
- sān hàn三瀚
- sān xìn sān bù三信三不
- sān míng sān gāo三名三高
- sān jìng三浄
- sān lí三犂
- dì sān第三
- sān guó三国
- sān chǎn三产
- sān yáo三谣
- sān xīng三星
- sān yíng sān xū三盈三虚
- sān shǔ三暑
- sān sān wǔ wǔ三三五五
- sān mù sān xūn三沐三熏
- sān tǔ sān wò三吐三握
- sān zhā sān zhěng三查三整
- sān bèi三倍
- sān dào三道
- liǎng liǎng sān sān两两三三
- chū ràng出让
- ràng shēng让生
- ràng dēng让登
- lián ràng廉让
- fēn ràng分让
- liǎng ràng两让
- cí ràng慈让
- ràng dú让牍
- jiǎng ràng讲让
- ràng zhí让职
- bù ràng不让
- lǐ ràng礼让
- ràng dài让带
- gōng ràng恭让
- rěn ràng忍让
- ràng qú让衢
- chǐ ràng齿让
- cí ràng辞让
- qiān ràng谦让
- jìng ràng敬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