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yī qiú
注音一 ㄑ一ㄡˊ
⒈ 夏衣冬裘。
⒉ 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
⒈ 夏衣冬裘。
引《周礼·天官·宫伯》:“以时颁其衣裘。”
郑玄 注:“衣裘,若今赋冬夏衣。”
贾公彦 疏:“夏时班衣,冬时班裘。”
《吕氏春秋·重己》:“其为舆马衣裘也,足以逸身煖骸而已矣!”
⒉ 专指皮裘或泛指衣服。
引《西京杂记》卷二:“司马相如 初与 卓文君 还 成都,居贫愁懣,以所著鷫鸘裘就市人 阳昌 貰酒,与 文君 为懽。既而 文君 抱颈泣曰:‘我平生富足,今乃以衣裘貰酒。’”
《宋书·隐逸传上·戚同文》:“冬月,多解衣裘与寒者。”
清 姚鼐 《<南园诗存>序》:“君家贫,衣裘薄。”
1、邵疾病,使命累续,遣御医上药,异味远珍,金帛衣裘,相望不绝。
2、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追无罪人乎道路,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由此止,是以莫放。
3、用智于未奔沈。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
4、邵疾病,使命累续,遣御医上药,异味远珍,金帛衣裘,相望不绝(造句 网)。
5、民之为淫暴寇乱盗贼,以兵刃、毒药、水火追无罪人乎道路,夺人车马、衣裘以自利者,有鬼神见之。
6、大寒而后索衣裘,不亦晚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