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àn

地券


拼音dì quàn
注音ㄉ一ˋ ㄑㄨㄢˋ

地券

词语解释

地券[ dì quàn ]

⒈  旧时买卖或典当土地所立的契约。载明土地的面积、价格及坐落、四至等。已经纳税并由政府盖印的称“红契”;未经政府盖印的为“白契”。

引证解释

⒈  旧时买卖或典当土地所立的契约。载明土地的面积、价格及坐落、四至等。已经纳税并由政府盖印的称“红契”;未经政府盖印的为“白契”。

宋 王安石 《寄友人》诗之一:“一篇封禪才难学,三亩蓬蒿势易求。欲与山僧论地券,愿为邻舍事田畴。”
《宋史·包拯传》:“或持地券自言伪增步数者,皆审验劾奏之。”

分字解释


※ "地券"的意思解释、地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易西兵还告诉记者,根据该墓葬中的买地券来推断,墓主为“恭人”,即当时四品官员的夫人。

2、买地券作为一种随葬明器,是非常宝贵的碑刻材料。

3、买地券是一种特殊格式的镇墓文。

4、汉代传世的买地券,有些是购买冢地的,每亩地价自一千五百钱至三、四千钱不等(林甘泉1990)。

5、买地券,是死者在阴间买地的凭证,一般刻在砖石上,也有铁铸的。

6、袁腾抄梁家所得的地券、宝物等一律上市拍卖,共得30余亿钱,相当于东汉帝国政府的半年税收,桓帝为此免除了全国百姓下半年的税收。

7、白契起源很早,秦汉以前就有,古时叫做“地券”、“宅券”或“瓦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