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ěquàn

铁券


拼音tiě quàn
注音ㄊ一ㄝˇ ㄑㄨㄢˋ

繁体鐵券

铁券

词语解释

铁券[ tiě quàn ]

⒈  即铁契。借指拥有铁券的王侯贵族。

引证解释

⒈  即铁契。参见“铁契”。

《东观汉记·桓帝纪》:“﹝ 延熹 ﹞八年,妖贼 盖登 称太皇帝,有璧二十,珪五,铁券十一。后伏诛。”
《旧唐书·良吏传下·杨元琰》:“及事成,加云麾将军,封 弘农郡公,食实封五百户,仍赐铁券,恕十死。”
明 陶宗仪 《辍耕录·钱武肃铁券》:“吾乡 钱叔琛 氏 贇,乃 武肃王 之诸孙也……尝出示所藏铁券,形宛如瓦,高尺餘,阔二尺许,券词黄金商嵌。”
清 朱彝尊 《谒刘文成公祠》诗:“黄金遗像蚀,铁券几人传。”
清 凌扬藻 《蠡勺编·铁券》:“台州 民 钱允一,有家藏 吴越王 鏐 唐 赐铁券。 洪武 初, 太祖 欲封功臣,遣使取其式而损益之。其制如瓦,第为七等。公二等(一高尺,广一尺六寸五分;一高九寸五分,广一尺六寸),侯三等(一高九寸,广一尺五寸五分;一高八寸五分,广一尺五寸;一高八寸,广一尺四寸五分),伯二等(一高七寸五分,广一尺三寸五分;一高六寸五分,广一尺二寸五分)。外刻歷履恩数之详,以记其功;中鐫免罪减禄之数,以防其过。字嵌以金。凡九十七副,各分左右。左颁功臣,右藏内府。有故,则合之以取信。”

⒉  借指拥有铁券的王侯贵族。

清 李渔 《蜃中楼·寄书》:“到今朝藿食伴腥膻,果然是不弃糟糠当年的铁券。”

国语辞典

铁券[ tiě quàn ]

⒈  古代颁赐功臣之物,以铁制成,形如瓦,为其记功免罪的依据。

谈征·物部·铁券:「汉书高祖记丹书铁契。按:铁券如半破木甑,有四孔,穿縚刻文字于上,陷金是也。此封列侯誓书镌免死及俸禄之数于面。形如瓦,一藏内府,一授本爵。」

分字解释


※ "铁券"的意思解释、铁券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朕闻自古帝王,创业垂统,皆赖英杰之臣,削平暴乱,故我朝功臣,皆赐铁券,用旌其功。

2、民间所称的“免死牌”,在古代的正规名称叫“金书铁券”。

3、老朱,如果今天这两拨人真打起来,你说皇上会不会一怒之下除了苗王的丹书铁券,会不会把带头闹事的人千刀万剐诛九族?

4、不管证书如何的权威、由谁颁发,都只能作为消费者判断专家水平的一个参考,而不是绝对的“金书铁券”。

5、这个鲜于丹是宋徽宗的马夫,曾经救过宋徽宗的命,后被宋徽宗视为亲信,对他信任有加,特赐他丹书铁券

6、藏有丹书铁券,官商一律不得侵扰。

7、尽管身处异国他乡,海外游子一刻也没有忘记丹书铁券

8、,藏有丹书铁券,官商一律不得侵扰。

9、丹书铁券”历史上有很多种叫法,俗称“丹书铁契”,又名“金书铁券”、“金券”、“银券”、“世券”等,省称“铁券”。

10、没有谁永远注定是“天之骄子”,名牌大学的毕业证书也绝非“金书铁券”。

11、在当前我国社会正处在快速发展和变革的时期,大学毕业证已不是“金书铁券”【造 句网】。

12、1月18日,一位参观者在上海档案馆外滩新馆内观看明朝皇帝赐给功臣的“金书铁券”,即民间俗称的“免死牌”。

13、反腐败没有“铁帽子王”,没有什么功勋戚旧,没有什么丹书铁券,没有什么人有超越党纪国法的特权。

14、在这批档案文献中,明代的“金书铁券”名列第八。

15、领主铁券聚齐后是否有秘文显示,破读后其中有一条就是维麦家男性尽丧之日,即为落日将落之兆,是吧?

16、但有门户,小侄自使人回沧州家里去取丹书铁券来,和他理会。

17、郝文的双眼瞬间变得狰狞,他的目光死死盯着金书铁券,脸色变得如同死灰一般,他的双唇颤抖着,带着一丝不信:“原来最终的弃子是我!为什么?”。

18、第七章,论述唐代帝王在赏赐铁券时所产生的影响以及其价值取向。

19、村里的老汉李永蔚听说这个消息后,特意找到了谢佐,并告诉他自己是青海李土司西伯府李文的后裔,在他家里珍藏着明英宗朱祁镇颁发给李文的金书铁券

20、反腐败没有“铁帽子王”,没有什么功勋戚旧,没有什么丹书铁券,没有什么人有超越党纪国法的特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