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ánguān

言官


拼音yán guān
注音一ㄢˊ ㄍㄨㄢ

言官

词语解释

言官[ yán guān ]

⒈  谏官。

被言官听劾,拿送法司究问。——《警世通言》

imperial censors;

引证解释

⒈  谏官。

宋 周密 《齐东野语·章氏玉杯》:“既而公入为言官,遍歷三院,为中执法。”
明 郎瑛 《七修类稿·事物四·忠靖二事》:“御史、言官、给事中,朝廷耳目。”
吴晗 《灯下集·关于评价历史人物的一些初步意见》:“徐阶 恨极了,就派人勾通京里的太监和言官,弹劾 海瑞 ‘鱼肉乡绅’。”

国语辞典

言官[ yán guān ]

⒈  主谏议的官。

《金瓶梅·第一八回》:「蔡老爷亦因言官论列,连日回避。」

英语imperial censor

分字解释


※ "言官"的意思解释、言官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言者无罪,言官弹劾人骂人,即便是骂错了,也不会有丝毫处分。

2、陆晓凯对古代遇事弹纠、放言高论的言官甚是喜欢。

3、言官说话是鸟叫那么言官就是鸟人了。

4、常朝议政,皇太子昂然直入,并且扬言要诛杀说话的言官大臣……群臣自是一片哗然。

5、一众言官刚准备演一出谢罪的戏,但是还未等他们跪下,云奇就风风火火的冲进了文华殿。

6、监察御史和六科给事中合称“科道官”,共一百六七十人,这些人通常被称为“言官”,专职弹劾百司。

7、父亲是朝中御史,为人耿直,连皇帝都说:沈卿松骨鹤风,高琼玉树,可为朝中言官之表率。

8、言官对地方政治的监督也颇为有效,当明王朝的朝政荒怠的时候,地方运转基本正常,言官可谓功不可没。

9、言官的职能主要是进行谏诤和封驳,纠举百官,肃清吏治。

10、吾等言官,向来是直言相谏,一是一,二是二,只论事实,谁之面皮都不会顾及,灵儿公主行太子监国大权,便是牝鸡司晨,说破天去,也是这个理儿!

11、有我罩着你还怕什么,随便给你在军里弄个职,也好过这清汤寡水的言官

12、在官言官,造福一方;在民则民,不弃理想。

13、常朝议政,皇太子昂然直入,并且扬言要诛杀说话的言官大臣……群臣自是一片哗然。

14、众大臣一阵轻声的骚乱,刚刚奏报的言官则仿佛当众被皇帝打了一个嘴巴,哪里挂得住面子?“皇上!国有奸臣!微臣自当拼死直谏!为国尽忠!死而无悔啊!皇上!”。

15、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

16、“偏衷多忌,小器易盈,钳制言官,倚信佞,方其怙宠夺情时,本根已断矣。

17、言官得其人,人任其事,故官治而不乱,事起而不废,士守其职,大夫理其位,公卿总要执凡而已。

18、大学士方从哲庸碌柔懦,被东林言官指斥纵容崔文升、李可灼,熹宗即位后,当年即辞宫致仕。

19、崇祯皇帝刚愎自用,认为是他本人亲自擢用杨嗣昌,听不得异议,贬逐上书言官

20、为保证言官尽职,明代确立了一些激励和保障机制,包括鼓励直言、慎选言官、畀以重权、给予重赏等六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