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语


拼音sú yǔ
注音ㄙㄨˊ ㄩˇ

繁体俗語
词性名词


俗语

词语解释

俗语[ sú yǔ ]

⒈  民间流传的通俗语句。包括俚语、谚语及口头常用的成语。

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本为吏期不对。——《汉书·路温郐传》

flok adage; common saying;

引证解释

⒈  民间流传的说法。

《史记·滑稽列传》:“民人俗语曰‘即不为 河伯 娶妇,水来漂没,溺其人民’云。”

⒉  通俗流行并已定型的语句。

《汉书·路温舒传》:“故俗语曰:‘画地为狱议不入,刻木为吏期不对。’”
《老残游记》第十三回:“既是没才的这们少,俗语説的好,‘物以稀为贵’,岂不是没才的到成了宝贝了吗?”
丁玲 《一九三一年春上海》之一:“那是因为‘主贤客来勤’。 萧云 几乎说出这句俗语来。”

⒊  方言土语。

北魏 郦道元 《水经注·濡水》:“濡水 ……西北入 难河。‘濡’、‘难’声相近, 狄 俗语讹耳。”
唐 刘知几 《史通·杂说中》:“所以 晋 楚 方言、 齐 鲁 俗语,六经诸子载之多矣。”
朱光潜 《艺文杂谈·<但丁的“论俗语”>》:“他( 但丁 )所谓俗语,就是与教会所用的官方语言( 拉丁 )相对立的各国人民大众所用的地方语言。”

⒋  指当地的习惯称呼。

《红楼梦》第五五回:“这厅上也有一处匾,题着‘补仁諭德’四字;家下俗语皆只叫‘议事厅儿’。”

国语辞典

俗语[ sú yǔ ]

⒈  通俗流行的话语。

《红楼梦·第五七回》:「岂不闻俗语说的『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
《文明小史·第四五回》:「原来劳航芥自到了香港,在港督那里挂了号,管理诉讼等事,俗语就叫作律师。」

鄙谚 俚语 俗谚

雅语

分字解释


※ "俗语"的意思解释、俗语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我们把人名俗语看成一个系统的有机整体,多角度、多侧面地分析汉语中的人名俗语

2、俗语说:一年之计在于春。

3、避免俗语、陈腔滥调和非正式用字。

4、大门朝南,子孙不寒;大门朝北,子孙受罪。风水俗语

5、饮食——记得那句俗语“吃什么补什么”吗?

6、俗语说,读书如交友,应求少而精.

7、俗语说:"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可谓一语破的。

8、俗语说:"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可谓一语破的。

9、俗语说:“礼义生于富足,盗贼出于贫穷”,可谓一语破的。

10、中国有句俗语叫“礼尚往来”,正好反映了这一现象。

11、你听说过这句俗语吗:上去的一定会下来?

12、套用一句俗语,张茵说:“天时、地利、人和帮我走向成功。”

13、俗语有云: 「万千宠爱在一身」。孩子永远是爸爸妈妈的宝贝。

14、俗语说:官有几十几品,人有几十几等。

15、我们心中记住了这个俗语,在晴明的一天,全班去交游野餐。

16、好象中国俗语常说的,“山高皇帝远”。

17、马上就要进行期中考试了,俗语说:“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18、古有“狗恶酒酸”的俗语,如果狗太凶,有些客户不想光临倒是有可能。

19、在春节拜年的时候有很多俗语

20、因为“老妇人的钱袋”这句俗语是有理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