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āolùn

高论


拼音gāo lùn
注音ㄍㄠ ㄌㄨㄣˋ

繁体高論

高论

词语解释

高论[ gāo lùn ]

⒈  敬辞,见解独到不同凡响的议论。

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史记·张释之列传》

enlightening remarks;

引证解释

⒈  纵谈,纵论。

《庄子·刻意》:“刻意尚行,离世异俗,高论怨诽,为亢而已矣。”
汉 朱浮 《为幽州牧与彭宠书》:“高论 尧 舜 之道,不忍 桀 紂 之性。”
宋 苏轼 《荀卿论》:“尝读《孔子世家》,观其言语文章,循循莫不有规矩,不敢放言高论。”
清 刘大櫆 《祭邵公文》:“余足在门,公履倒趿。高论一世,纵横酒榼。”

⒉  高谈阔论;不切实际的议论。

《史记·张释之冯唐列传》:“文帝 曰:‘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司马贞 索隐:“卑,下也。欲令且卑下其志,无甚高谈论,但令依时事,无説古远也。”
《资治通鉴·汉献帝初平元年》:“孔公绪 清谈高论,嘘枯吹生,并无军旅之才,临锋决敌,非公之儔也。”
鲁迅 《且介亭杂文·答曹聚仁先生信》:“但是现在的有些文章觉得不少是‘高论’,文章虽好,能说而不能行。”

⒊  见解高明的议论。常用以称对方的言论的敬辞。

晋 葛洪 《抱朴子·嘉遯》:“圣化之盛,诚如高论。”
唐 李白 《大鹏赋》:“吐峥嶸之高论,开浩荡之奇言。”
田北湖 《与某生论韩文书》:“承示高论,实获我心。”

国语辞典

高论[ gāo lùn ]

⒈  见解高远而不平凡的言论。

《史记·卷一〇二·张释之传》:「卑之,毋甚高论,令今可施行也。」
《三国演义·第九三回》:「吾以为汉朝大老元臣,必有高论,岂期出此鄙言!」

分字解释


※ "高论"的意思解释、高论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在他们看来,自由主义者的各种主张都是些卑之无甚高论的浅薄论调,议论自由和社会公正都是政治不成熟的典型特征。

2、中国人的文化生命正视于圣贤、英雄,在此状态下,事功的精神是开不出来的。事功的精神即是商人的精神,这种精神卑之无高论,境界平庸不高,但是敬业乐群,做事仔细精密、步步扎实。江弱水

3、高论横青山月清人同明清言见古今照人肝胆月盈庭。

4、张孟卓东平长者,坐不窥堂,孔公绪清谈高论嘘枯吹生。

5、卑之无甚高论!你我君臣相交,贵乎知心,若尽言阿谀华丽之辞,岂不有愧‘烟波钓徒’四字?

6、不过,先生在夹进来发表高论时,应该先看看清楚我和布衣在争论什么。

7、陆晓凯对古代遇事弹纠、放言高论的言官甚是喜欢。

8、今天早些时候,地球上的部分地区发生了日蚀,布什总统发表高论说,日蚀证明了太阳能源的不可靠性。

9、我已是半截入土之人了,咋敢和你们年轻人争高论低呢?

10、本周你可能身在达沃斯,对世界的未来发表高论,寻求让你坚信的信仰获得肯定。

11、从他到的那一刻起,他们就不喜好这位爱放言高论的天赋。

12、我们可以倾听前朝列代的遗闻逸事,也可以领教当代最奥妙的创新理论或有意惊人的故作高论

13、有魏郡申英者,门寒才俊,好危言高论以忤权右。

14、小明总是说一些没有独特见解的话,于是许多人都说他卑之无甚高论

15、这与纯理科学之以追求真理为目的相比较,已有卑之无甚高论之感。

16、智商较为发达的阴谋家于是可以通过故意的放言高论欺世盗名,比如终南山道士。

17、, 我说听了上述那些高论摇头叹息,是因为从那些论调里听不出一点变革现状的紧迫感、责任感,不免心生“俟河之清,人寿几何”的悲凉。

18、我们只要晓得科学为一切近代工业之母,便知道第一类人徒知贩用他人的发明,坐食其利,自可卑之无甚高论

19、阔谈高论,博古知今,郓州节度使赫连铎。

20、在前往贵阳市育强中学的路上,屎尿哥哥给丝岩和令姿讲解了“卑之无甚高论”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