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鄙

词语解释
都鄙[ dū bǐ ]
⒈ 周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⒉ 京城和边邑。
⒊ 美好和丑陋。
引证解释
⒈ 周 公卿、大夫、王子弟的采邑,封地。
引《周礼·天官·大宰》:“以八则治都鄙。”
郑玄 注:“都鄙,公卿大夫之采邑,王子弟所食邑。”
孙诒让 正义:“凡公卿大夫贵戚有功德,得世禄者,皆颁邑以为其禄,是谓采邑;在王子弟无官者,虽无禄,而得以恩泽食邑。”
⒉ 京城和边邑。
引《左传·襄公三十年》:“子产 使都鄙有章。”
杜预 注:“国都及边鄙。”
《国语·吴语》:“天夺吾食,都鄙荐饥。”
韦昭 注:“都,国也,鄙,边邑也。”
借指全国。 宋 苏辙 《西掖告词·张元方权发遣府界提点》:“然朝廷置使以纠察政刑,则与诸道比。盖所以详治都鄙,而仪刑四方,不可不慎也。”
⒊ 美好和丑陋。
引《文选·马融<长笛赋>》:“是以尊卑都鄙,贤愚勇惧。”
李善 注:“毛萇 《诗传》曰:‘ 子都,世之美好者;鄙,陋也。’”
康有为 《大同书》甲部第五章:“贫富相耀,都鄙相惊,贵贱相形,愚智相倾。”
国语辞典
都鄙[ dū bǐ ]
⒈ 古代王侯子弟公卿大夫的采邑。
⒉ 京师与边城。
引《文选·潘岳·藉田赋》:「于斯时也,居靡都鄙,民无华裔。」
分字解释
※ "都鄙"的意思解释、都鄙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壹) 景帝末年和武帝初年,出现了“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的情形。
2、景帝末年和武帝初年,出现了“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的情形。
3、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造句 网
4、所谓“体国经野,都鄙有章”,一直沿传了2000多年,被列为皇家的正典。
5、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6、播迁之始,谋肆鸩毒,至止未几,显行怨杀,穷凶极虐,荼酷备加,颠沛皁隶之手,告尽逆旅之馆,都鄙哀愕,行路饮涕。
7、公孙侨既执郑政,乃使都鄙有章,上下有服,田有封洫,庐井有伍,尚忠俭,抑泰侈。
8、汉兴七十余年,如果不遇到自然灾害,那么一定是“民则 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
9、汉兴七十余年,如果不遇到自然灾害,那么一定是“民则人给家足,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余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
10、著名建筑规划专家郑孝燮认为,《周礼》是“体国经野,都鄙有章”(统一规划都城及其郊野,使城内与城外的建设纳入章法)的“红线”。
11、都鄙廪庾皆满,而府库馀货财;京师之钱累巨万,贯朽而不可校;太仓之粟陈陈相因,充溢露积于外,至腐败不可食。
12、我们知道,西汉盛世的顶峰是汉武帝时期,但被后代史家津津乐道的“七十年间,国家无事,非遇水旱,则民人给家足,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余财。
13、景帝末年和武帝初年,出现了“民则 人给家足 ,都鄙廪庾皆满”的情形。
相关词语
- dōu wú都无
- dōu zé都泽
- tiān dōu天都
- dōu zào都灶
- dōu lù都録
- guó dū国都
- dōu zǒng都总
- dōu dōu zhī都都知
- dōu mù都幙
- dōu zhè都蔗
- jīng dū京都
- dōu yú都俞
- péi dū陪都
- dū sī都司
- gǔ dū古都
- hái dōu还都
- dōu lǐng都领
- běn dōu本都
- bā dū八都
- dōu zhuāng都庄
- bǐ lǎo鄙老
- bǐ è鄙恶
- bǐ zú鄙族
- bǐ dùn鄙钝
- bǐ zhí鄙直
- bǐ jiàn鄙俴
- bǐ gù鄙固
- bēi bǐ卑鄙
- kě bǐ可鄙
- bǐ bèi鄙倍
- bǐ huì鄙秽
- bǐ xīn鄙心
- kēng bǐ硁鄙
- bǐ kuàng鄙况
- bǐ cí鄙词
- bǐ chén鄙臣
- bǐ yì鄙易
- bǐ dù鄙妒
- bǐ fù鄙妇
- bǐ fū鄙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