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éi

陪都


拼音péi dū
注音ㄆㄟˊ ㄉㄨ

陪都

词语解释

陪都[ péi dū ]

⒈  旧时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

alternate capital;

引证解释

⒈  在首都以外另设的首都。

严复 《原强》:“往者 日本 以寥寥数舰之舟师,区区数万人之众,一战而剪我最亲之藩属,再战而陪都动摇,三战而夺我最坚之海口,四战而 威海 之海军大替矣。”
鲁迅 《伪自由书·战略关系》:“其实,现在一切准备停当,行都陪都色色俱全,文化古物和大学生,也已经各自乔迁。”

⒉  特指抗 日 战争时期的 重庆。续范亭 《闻陪都文化界演<屈原>有感》诗:“闻道陪都吊国殤,名流巨子齐登场。

屈原 身份谁能肖, 沫若先生 自上装。”
王西彦 《古屋》第一部六:“抗战以来,就在外面勤劳奔走,为国服务,从 南京 到 武汉,又从 武汉 到陪都 重庆。”

国语辞典

陪都[ péi dū ]

⒈  首都以外,另建的第二国都。如我国抗战前定西安为陪都,抗战期中定重庆为陪都,抗战后又定北平为陪都。

英语provisional capital of a country (e.g. in time of war)​, secondary capital, alternative capital

分字解释


※ "陪都"的意思解释、陪都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近音词、同音词


词语组词

造句


1、中原地区作为西汉陪都、东汉京师所在地与西汉京师关中长安,皆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交通中心。

2、第四册《冥行者独语》,乃是潘伯鹰先生抗战入川,四十年代客居“陪都”重庆写下的世情人生、哲理感悟短文,包括另一专栏《中边录》的文章,皆短小精悍。

3、三百多年前大汉武帝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不仅仅平定天下动乱,还拓疆万里,为京都设立了四大陪都,分别是东都长海城,南都金岭城,西都天方城,北都盛京城。

4、作为战争期间充当陪都的一份遗产,重庆仍旧是中国的武器制造业中心。

5、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24)建陪都,史称“北京”,元、明、清为路、府、道所在地;

6、三百多年前大汉武帝南征北战,东讨西伐,不仅仅平定天下动乱,还拓疆万里,为京都设立了四大陪都,分别是东都长海城,南都金岭城,西都天方城,北都盛京城。

7、隐藏在繁华的上清寺转盘支路上,无数豪门衙府聚集于此,它们见证了重庆的陪都历史,镌刻着无数沧桑往事。

8、北京大名府是北宋的天下四京之一,是东京开封的陪都,曾经是历史上著名的大都市。

9、首都长安和陪都洛阳则是世界性的大都会。

10、本文从巴渝地区悠久的历史文化的影响和陪都文化、红岩文化等分析开去,追溯了巴渝童话的历史渊源,描述了现状和流变的趋势。

11、这些政治机构的设置与政治制度的确立,既是清朝陪都制度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盛京陪都地位的与众不同。

12、郑勇说,这道菜推出后,在陪都时期深受当时的文化名流欢迎,郭沫若、秦怡、张瑞芳等七位文化界名流常常点这道菜。

13、这样既可以减轻北京城市的总体压力,又有利于国家经济的管理,并能促进陪都地区的经济发展。

14、洛阳自西周成王时开始营建,到东周时正式迁都于此,历时数百年之久,有定为陪都的政治基础。

15、此公张狂,初来重庆,就无视各门派和平相处团结抗日的武林规矩,打起“中华武术学会”的牌子,在中山一路开设武馆,登报挑战,大有踏平陪都武界之势。

16、街地块打造以重庆陪都时期为背景的“抗战风情文化街”,与古镇景区隔溪相望。

17、他开始重新恶补中国知识,以一位汉学家的身份来到陪都重庆出任英国驻华使馆的科学参赞。

18、抗战胜利后,川教院师生积极为把学校改为陪都大学而奔走,终因国民政府的垮台而告终。

19、其中,诸侯国都2次,封建割据政权3次,以陪都面貌出现1次,以我国北方地区性立国定都1次,作为全国政治中心5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