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diào

声调


拼音shēng diào
注音ㄕㄥ ㄉ一ㄠˋ

繁体聲調
词性名词


声调

词语解释

声调[ shēng diào ]

⒈  指说话、读书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鲁迅《藤野先生》

tone;

⒉  字调;汉语的四声。

⒊  音乐的调子。

声调悠扬。

引证解释

⒈  音乐的曲调或诗文的节奏。

《晋书·嵇康传》:“夜半,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 康 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絶伦。”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吾将譟礼乐,声调摩清新。”
清 沉钧德 《<元诗别裁集>序》:“读《百一钞》,渢渢乎,洋洋乎,气格声调,进乎古矣。”
吕叔湘 《语文常谈·声韵调》:“有人能用马头琴等乐器模仿唱戏,熟习那段戏词的人就能从那声调的高低升降上听出字眼来。”

⒉  指说话时的腔调。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银凤 的声调里还是带着她一向的坚定,只是有些匆忙。”
阿英 《城隍庙的书市》:“一脸的忧郁,声调也很凄楚。”

⒊  汉字字音的高低升降。古汉语的声调有平、上、去、入四类。普通话的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另有轻声。

王力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汉语是元音占优势的语言,而又有声调的区别,这样就使它特别富于音乐性。”

国语辞典

声调[ shēng diào ]

⒈  诗文字句中音韵配置的抑扬顿挫。

如:「声调铿锵」。

⒉  音乐的节奏。

如:「声调悠扬」。

⒊  声音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如国音所分的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轻声等读法。

声调[ shēng tiáo ]

⒈  声音和谐。

《淮南子·本经》:「行沮然后义立,和失然后声调。」

分字解释


※ "声调"的意思解释、声调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汉语拼音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组成.

2、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共时比较和历时追溯表明:屯堡方言与周边方言声调的区别特征主要体现在调值及入声的归并上。

3、元音包括简单音,咽音,刺耳音,气音,而且有四个声调

4、而黎语声调则是滋乳式的,大多数声调是从一两个基础声调产生出来的。

5、广东话有六种声调,闽南话有七到八种。

6、而搭配声调则对初、中、高三个水平的美国学生第三声声调变异均产生影响,当搭配第三声或第四声时,学生将第三声发正确的比例大于搭配第一声或第二声的组合。

7、本研究主要探讨第一语言的声调经验对第二语言声调感知与产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

8、两个第三声的汉字相连时,第一个字的声调变为第二声,第二个字的声调不变。

9、第三章从声母、韵母、声调三方面分析湘北官话内部的异同。

10、他的嗓音中几乎没有声调的变化。

11、少数音节只有韵母和声调,没有声母.

12、等,其语调则类似于汉语声调中的“阳平声”。

13、声调是基频变化的模式,因此可通过基频提取来获取声调信息。

14、以及声调变体的基本情况,分为双字调和三字调。

15、书店门口.永远有一把二胡不太凄哀的声调.书店旁边.

16、她抑扬顿挫地朗诵着,声调优美,娓娓动听,举座动容。

17、当拍音完全消失,两 声调之间达到纯正音程。

18、通过进一步的研究,节奏听障或许可以作为一种特别的音乐失调症归入声调听障。研究者认为声调听障是一种遗传的音乐感知系统退化病症。

19、阳平和上声的声调变化却几乎一样。

20、“拉胡尔,”她压低声调恳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