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ēngdiào

声调


拼音shēng diào
注音ㄕㄥ ㄉ一ㄠˋ

繁体聲調
词性名词


声调

词语解释

声调[ shēng diào ]

⒈  指说话、读书时声音的高低、强弱、快慢的变化。

一将书放在讲台上,便用了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向学生介绍自己。——鲁迅《藤野先生》

tone;

⒉  字调;汉语的四声。

⒊  音乐的调子。

声调悠扬。

引证解释

⒈  音乐的曲调或诗文的节奏。

《晋书·嵇康传》:“夜半,忽有客诣之,称是古人,与 康 共谈音律,辞致清辩,因索琴弹之,而为《广陵散》,声调絶伦。”
唐 李贺 《出城别张又新酬李汉》诗:“吾将譟礼乐,声调摩清新。”
清 沉钧德 《<元诗别裁集>序》:“读《百一钞》,渢渢乎,洋洋乎,气格声调,进乎古矣。”
吕叔湘 《语文常谈·声韵调》:“有人能用马头琴等乐器模仿唱戏,熟习那段戏词的人就能从那声调的高低升降上听出字眼来。”

⒉  指说话时的腔调。

柳青 《铜墙铁壁》第八章:“银凤 的声调里还是带着她一向的坚定,只是有些匆忙。”
阿英 《城隍庙的书市》:“一脸的忧郁,声调也很凄楚。”

⒊  汉字字音的高低升降。古汉语的声调有平、上、去、入四类。普通话的声调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类,另有轻声。

王力 《中国古典文论中谈到的语言形式美》:“汉语是元音占优势的语言,而又有声调的区别,这样就使它特别富于音乐性。”

国语辞典

声调[ shēng diào ]

⒈  诗文字句中音韵配置的抑扬顿挫。

如:「声调铿锵」。

⒉  音乐的节奏。

如:「声调悠扬」。

⒊  声音的高低升降的调子。如国音所分的阴平声、阳平声、上声、去声、轻声等读法。

声调[ shēng tiáo ]

⒈  声音和谐。

《淮南子·本经》:「行沮然后义立,和失然后声调。」

分字解释


※ "声调"的意思解释、声调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她说话的声调抑扬顿挫。

2、汉语里大多数音节是由声母、韵母和声调三部分构成的.

3、身形高大的西固区公安局长拖长了声调

4、亚瑟说,声调显得盛气凌人。

5、马吕斯用严肃的声调继续说。

6、“我也是的,”警察用同样的声调回答。

7、“每个人都有不同的语音,腔调和声调,”Och说。

8、双、三、四音节词的声调分布所形成的语音节奏,似乎反映了声带振动频率由高至低的渐变过程是多音节词中声调分布的一般趋势。

9、声调是基频变化的模式,因此可通过基频提取来获取声调信息。

10、当拍音完全消失,两声调之间达到纯正音程。

11、她的尖声高调的声音让你耳聋,但声调始终保持不减。

12、相同点:很高的声调,重复使用简单的句式。

13、“拉胡尔,”她压低声调恳求。

14、何况这是党八股,科老鸦声调,却偏要向人民群众哇哇地叫.

15、“我也是的,”警察用同样的声调回答,“请原谅我打断了您。”

16、汉语三字词的声调模式是复杂的。

17、普通话声调识别参数除常用的基音轮廓外,基音的一阶差分、能量及能量的一阶差分等也具一定的声调特征。

18、“我想大家不会介意我抽烟吧?”他拉长声调说。

19、声调是汉藏语系语言普遍具有的语音特征。

20、折度是计量声调曲拱的基本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