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áotíng

调停



调停

词语解释

调停[ tiáo tíng ]

⒈  居间调解,平息争端。

通过调停达成了双方都满意的解决办法。

mediate; act as an intermediary;

⒉  〈方〉:照料;安排。

take care of; arrange;

引证解释

⒈  亦作“调亭”。

⒉  居间调解,平息争端。

宋 苏辙 《颍滨遗老传下》:“吕微仲 与中书侍郎 刘莘老 二人尤畏之,皆持两端为自全计。遂建言欲引用其党,以平旧怨,谓之调亭。”
老舍 《茶馆》第一幕:“好在,不能真打起来,因为在双方还没把打手约齐,已有人出面调停了。”

⒊  调摄养息。

宋 邵雍 《旋风吟》之二:“将养精神便静坐,调停意思喜清吟。”
《随园诗话》卷十引 清 周青原 《西园池上》诗:“笑余三月裘还着,只为调停病起身。”

⒋  安排处理。

宋 范成大 《满江红·冬至》词:“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儿女英雄传》第一回:“安太太 又是个勤俭当家的人,每日带了僕妇侍婢料理针綫,调停米盐。”

⒌  协调和谐。

元 乔吉 《一枝花·合筝》套曲:“佳人娇和曲,豪客醉弹筝,心与手调停。”

⒍  调整。

明 张居正 《答两广总督刘凝斋书》:“昔 蜀 中 九丝 平后,亦未有三年即徵税也,似宜调停少宽之,庶招来之民,得有定居。”
《西游记》第六九回:“行者 接了线头……调停自家呼吸,分定四气、五鬱、七表、八里、九候、浮中沉,沉中浮,辨明了虚实之端。”
吴晗 《论海瑞》:“对他那些过激的不近人情的地方,不加调停(纠正)是不好的。”

国语辞典

调停[ tiáo tíng ]

⒈  居间调解、排除纠纷。

《宋史·卷三三九·苏辙传·论曰》:「元祐秉政,力斥章、蔡,不主调停。」
《文明小史·第九回》:「一面学老师,得著风声,同了典史,找到几个大绅士,托他们出来调停。」

排解 调解 调处 转圜

挑拨 离间 撮弄

⒉  安排、处理。

宋·范成大〈满江红·寒谷春生〉词:「著意调停云露酿,从头检举梅花曲。」
《红楼梦·第九回》:「宝玉道:『你放心,到外头我自己都会调停的。』」

分字解释


※ "调停"的意思解释、调停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他在书中记述了198*年风波后,他在两国间做调停人解决这个最坏的危机过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

2、高年之人,真气耗竭,五脏衰弱,全仰饮食以资气血。若生冷无节,饥饱失宜,调停无度,动成疾患。

3、他总是在争论中充当调停人的角色。

4、该中心设有国际和本地仲裁员专门小组,并备有特派调停人名单。

5、美国在调停中东地区纠纷上是主要动力,并比以前更主动。

6、对我有力调停了他的利益的感谢,第二天早上药剂师给我取出,一小的广口烧瓶含有一小片坚韧粘块。

7、处理离婚问题时,一般都倾向于劝告、调停和庭外和解,这种做法显然有悖于此.

8、蒋氏应当记忆,他之所以能够安然离开西安,除西安事变的领导者张杨二将军之外,共产党的调停,实与有力。

9、国际调停方与西方的外交官们也没有获得任何进展。

10、调停两用解释:指居间观望,骑墙投机。

11、后来常青虎居中调停,决定哨站由李冰负责设立,但要归天玑堂在各城的分堂管辖。

12、她是情报员、导游、预言家、武士、和平调停者。

13、他们纵容日本侵略中国,自己“坐山观虎斗”,以待时机一到,就策动所谓太平洋调停会议,借收渔人之利。

14、以色列也曾经错过很多机会,而且对调停也很长时间持有否决态度。

15、土耳其也因最近在叙利亚和以色列之间调停而赢得了美国人的赞扬。

16、今日两派争端分明是金贼挑拨所致,你我既已知悉,纵不能居中调停,但也决无置之之理啊。

17、我师傅曾经让我去调停,结果吃了闭门羹,实在是无计可施了。

18、如果我对你们说,你们将和平的过活,那将置调停者于何地?

19、作为一次调停行为,两党的联合治国会真正地成为巴基斯坦的分水岭。

20、如果奥巴马为调停中东纠纷,减缓紧张局势所做出的努力最终遭到盟友的反对,如以色列,将会发生什么?谁将不合作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