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dìng duàn
注音ㄉ一ㄥˋ ㄉㄨㄢˋ
繁体定斷
⒈ 定案;作出判断和决定。
⒈ 定案;作出判断和决定。
引宋 周密 《齐东野语·罗春伯政事》:“其自供罪状已明,合从姦罪定断。”
《金史·宣宗纪》:“乙未,敕尚书省,自今六部禀议常事,但可再送,不得趣召辨正。餘应入法寺定断而再送,犹未当者具以闻,下吏治之。”
⒈ 定案、决断。
引宋·洪迈《夷坚乙志·卷二〇·祖寺丞》:「此事固非祖公意,然因其疑,遂送他所,竟以死罪定断。」
《金史·卷一五·宣宗本纪中》:「乙未,敕尚书省,自今六部禀议常事,但可再送,不得趣召辨正。余应入法寺定断而再送,犹未当者具以闻,下吏治之。」
1、忻定断陷盆地是山西断陷带重要的地震活动区域,历史上曾发生7级以上地震3次。
2、但是前一个时期和后期的差异,我们都不会把它怪责在当时定断的那个人的脑袋,而是说现在比那时更好。
3、然后,事件便得到定断,不能再提出上诉。
4、凡是下级法官和长老无法定断的事情,都由他们定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