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体

词语解释
六体[ liù tǐ ]
⒈ 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唐张怀瓘有《六体论》。
⒉ 指六书。
⒊ 《尚书》的六种文体。
⒋ 《易》卦的六爻。
⒌ 人的头、身和四肢。
⒍ 晋裴秀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后三者皆道路夷险曲折之别。秀图今不传,《晋书·裴秀传》录《图序》全文。参阅清胡渭《禹贡锥指·禹贡图后识》。
引证解释
⒈ 六种字体。(1)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2)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 唐 张怀瓘 有《六体论》。
引《汉书·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繆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
⒉ 指六书。参见“六书”。
引《周礼·地官·保氏》“五曰六书” 唐 贾公彦 疏:“书有六体,形声实多。”
⒊ 《尚书》的六种文体。
引汉 孔安国 《尚书序》:“典、謨、训、誥、誓、命之文,凡百篇。”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二篇:“《书》之体例有六:曰典,曰謨,曰训,曰誥,曰誓,曰命,是称六体。”
⒋ 《易》卦的六爻。
引《左传·闵公元年》:“《震》为土,车从马,足居之,兄长之,母覆之,众从之,六体不易,合而能固,安而能杀,公侯之卦也。”
《汉书·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九六之变登降於六体。”
汉 焦赣 《易林·遯之师》:“坚固相亲,白篤无患,六体不易,执以安全。”
⒌ 人的头、身和四肢。
引《汉书·翼奉传》:“天变见於星气日蚀,地变见於奇物震动。所以然者,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有五臧六体,五臧象天,六体象地。故臧病则气色发於面,体病则欠申动於貌。”
南朝 宋 鲍照 《药奁铭》:“二脂六体,振衰返华。”
⒍ 晋 裴秀 作《禹贡地域图》十八篇,其制图之标识体例有六:一、分率,计里画方;二、准望,辨正方位;三、道里,道路相距之里数;四、高下;五、方邪;六、迂直。后三者皆道路夷险曲折之别。 秀 图今不传,《晋书·裴秀传》录《图序》全文。参阅 清 胡渭 《禹贡锥指·禹贡图后识》。
国语辞典
六体[ liù tǐ ]
⒈ 书经的六种文体。指典、谟、训、诰、誓、命。
⒉ 易经的六爻。
引《汉书·卷二一·律历志上》:「阴阳比类,交错相成,故九六之变登降于六体。」
⒊ 人的头、身、四肢。
引《汉书·卷七五·翼奉传》:「阳用其精,阴用其形,犹人之五臧六体。」
⒋ 王莽时的六种字体。指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
引《汉书·卷三〇·艺文志》:「六体者,古文、奇字、篆书、隶书、缪篆、虫书,皆所以通知古今文字,摹印章,书幡信也。」
⒌ 六种书体。指大篆、小篆、八分、隶书、行书、草书。
引唐·张怀瓘〈六体书论〉:「臣谨进怀瓌书大小篆及八分,臣书真行草,合成六体。」
⒍ 中国文字的六种创造方法。指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书。
引《周礼·地官》唐·孔颖达·正义:「书有六体,形声实多。」
分字解释
※ "六体"的意思解释、六体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三十六体 sān shí liù tǐ
2、在唐代,骈文几经变革,三十六体即是继中唐古文运动之后骈文领域出现的一次重大变革。
3、这大娘骂起人来,就像雨打芭蕉。长短句,四六体。一气呵成。
4、而西晋裴秀提出的地图制作技术“制图六体”,提出“分率、准望、道里、高下、方邪和迂直”这制作地图的六个原则,与今日制作地图的原则一脉相承。
5、其用四六体写成的祭文,形式华美、声情并茂,具有较高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价值,祭文成为骈文诸体中最富情采个性的一种体式。
6、没有想到古文那么难,特别是四六体骈文,一年时间都学不好它。
7、杨广写给智者的第一封信(是封邀请信),就措辞那叫一个客气,文采那叫一个斐然(换而言之,俺就没看大明白,俺对四六体一向感冒,当然意思可以猜出来)。
8、“四六体”的文章在后世已经不再流行了.
9、至少经过这一年的沉淀,加上他以前的一些底子,写四六体骈文,还要写好,是勉为其难。
10、修行者,筑六体,转三魂,入神行,修帝境,成主宰,极之上,为始境。
相关词语
- liù liù yú六六鱼
- liù zhì六贽
- liù yuè六月
- liù zhì六挚
- liù yù六驭
- liù tiān六天
- liù zhèng六证
- liù zōng六宗
- liù yàn六燕
- liù zǔ六祖
- liù yáng六阳
- liù wěi六纬
- liù hào六号
- liù zú六族
- liù zhì六志
- liù yòng六用
- liù yīng六霙
- liù wèi六位
- liù zūn六尊
- liù zhǐ六指
- zhēn tǐ真体
- ròu tǐ肉体
- shēn tǐ身体
- tǐ tán体坛
- hé tǐ合体
- rì tǐ日体
- quán tǐ全体
- shí tǐ实体
- jù tǐ具体
- tǐ xù体恤
- é tǐ讹体
- tǐ lì体力
- tǐ miàn体面
- tǐ wēn体温
- dé tǐ得体
- tǐ tài体态
- ān tǐ安体
- tāi tǐ胎体
- tuán tǐ团体
- wáng tǐ王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