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法

词语解释
取法[ qǔ fǎ ]
⒈ 效法。
英take as one's model;
引证解释
⒈ 取以为法则;效法。
引《礼记·三年问》:“上取象於天,下取法於地,中取则於人。”
《汉书·魏相传》:“天子之义,必纯取法天地,而观於先圣。”
宋 秦观 《主术》:“愿鉴 汉 唐 之弊,专取法於 仁祖。”
周恩来 《老区半老区的土改与整党工作》八:“平山县 的典型经验,应为各地所取法。”
国语辞典
取法[ qǔ fǎ ]
⒈ 仿效,拿来当作模范。
引《新唐书·卷一二三·李峤传》:「而为文章宿老,一时学者取法焉。」
德语zum Vorbild nehmen, sich ein Beispiel nehmen
分字解释
※ "取法"的意思解释、取法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大草则取法黄山谷、傅青主诸家,用笔左冲右突,纵横开张,点画酣畅淋漓,恣肆狂放,意到笔随,不拘细节,纯以气势胜。
2、在将军看来,学习中国书法不仅能够实践“弘扬国粹,振兴中华”的理想,更是学习古人“取法乎上,仅得乎中”,“取法乎当,为我所用”的治学态度。
3、杜渐防微,取法于至坚至洁利诱威胁,戒警乎不缁不磷。
4、第三章探求帖派创作主要取法思路,并分析其帖派书作的风格特征。
5、不应取法,不应取非法。
6、这可能是一个永远达不到的理想,但正所谓“取法乎上,仅得乎中”。
7、从王鉴的三个创作时期可以看出,其主要取法董源、巨然以及王蒙。
8、这与“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的古训颇有契合之处。
9、“昔者夫子立教于洙泗之上,有天下者所当取法,乃今遗祠久不加葺,且甚隘陋,不足以称圣师之居,就扩大而新之。
10、莫游既打定了主意要上蓝蝶山偷取法宝,便来到月紫杉同其师姐房里。
11、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不免为下。
12、陆维钊(1899—1980年)各体皆擅,篆书取法《石鼓文》、《三公山碑》,吸收草篆蜿蜒曲折之意,状如“蜾扁”。
13、常言道,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
14、“取法乎上得其中,取法乎中得其下”。
15、懂得养生的人,会取法于天地阴阳变化的规律,饮食有节度,起居有规律,所以能够形体和精神俱旺,协调统一,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16、我们已注意到,他的思想,仿佛取法于一切圣贤忠恕之士,认为自己首要的天职并不在于为己。
17、“取法乎上,则得其中;取法乎中,则得其下。
18、取法乎上,仅得其中;取法乎中,仅得其下。
19、两位雕塑艺术家皆取材于火,且又都取法于火。
20、所制玉器作品多数形制仿汉,取法于宋,颇具古意,形成空、飘、细的艺术特色。
相关词语
- fá qǔ伐取
- biāo qǔ标取
- kě qǔ可取
- niù qǔ拗取
- cái qǔ裁取
- póu qǔ捊取
- diǎn qǔ点取
- qǐn qǔ寝取
- huàn qǔ换取
- qǔ xià取下
- cuō qǔ撮取
- suǒ qǔ索取
- bó qǔ博取
- qǔ de取得
- guī qǔ规取
- zī qǔ资取
- kǎo qǔ考取
- cǎi qǔ采取
- cuàn qǔ窜取
- chōu qǔ抽取
- fǎ zhì法治
- fǎ mén法门
- fǎ jì法纪
- fǎ jiè法界
- zhí fǎ fàn fǎ执法犯法
- fǎ shì法事
- màn fǎ嫚法
- fǎ dìng法定
- fǎ shēn法身
- fǎ lǐ法理
- fǎ lún法轮
- lì fǎ fǎ立法法
- bàn fǎ办法
- fǎ lǜ法律
- fǎ yuàn法院
- fǎ tiè法帖
- fāng fǎ方法
- fǎ qì法器
- mín fǎ民法
- fǎ yǔ法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