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渔


拼音lǐ yú
注音ㄌ一ˇ ㄩˊ

繁体李漁

李渔

词语解释

李渔[ lǐ yú ]

⒈  (1611—约1680) 字笠鸿、谪凡,号笠翁,明末清初兰溪(现在浙江省兰溪县)人,戏曲理论家,作家。除《一家言》外,还著有《笠翁十种曲》(传奇)、短篇小说集《十二楼》等。

Li Yu;

国语辞典

李渔[ lǐ yú ]

⒈  人名。(西元1611~1676)​字笠翁,号觉世稗官,钱塘(今浙江省杭县)​人。清代戏曲家。工曲文,时人誉称为「李十郎」。善为戏曲小说,尤精谱曲。作有〈比目鱼〉、〈风筝误〉等十种曲。另有短篇小说《十二楼》、长篇小说《肉蒲团》,以及《闲情偶寄》一书。

分字解释


※ "李渔"的意思解释、李渔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李渔是唯一一个自觉地站在戏曲艺术本体的高度去关注戏曲艺术实践的理论家。

2、此外,李渔的小说《十二楼》中关于各种光学器具的记载完全来自于《镜史》,对孙氏所制各种光学器具的推广起到不小的作用。

3、Bvocal将献声八月合唱节新京报讯(记者姜妍)“丝不如竹,竹不如肉”这八个字出自李渔的《闲情偶寄》,意指最美的声音其实是人声。

4、声音之道,丝不如竹,竹不如肉,为其渐近自然。吾谓饮食之道,脍不如肉,肉不如蔬,亦以其渐近自然也。丝者,弦乐也;竹者,管乐也;肉者,声乐也。李渔

5、李渔的作品很早就传到海外,现已有世界上所有主要语种的译本。海外对李渔的研究已相当深入。

6、凡作传世之文者,必先有可传之心。李渔

7、历史上很多名人如苏东坡、李渔、袁牧、曹雪芹等,不仅善作佳肴美馔,也纷纷将佳肴美馔写成著作或收集成食谱流传至今。

8、李渔出于道德和喜剧双方面的考虑,在吸取前辈写作经验的基础上创造出了完全符合他自己创作意图的叙事方式。

9、鹤舞楼头,玉笛弄残仙子月;凤翔台上,紫箫吹断美人风。李渔

10、清代戏剧家李渔论述戏曲创作手法,提到“戏法无真假,戏文无工拙,只是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法,好戏文”。

11、对于李渔的结构理论研究中关于结构的理解和主脑的理解的争论问题,试图提出自己的观点。

12、大丈夫做事,雷厉风行。李渔

13、我于花之未开,先享无穷逸致矣。李渔

14、内苑佳人,满地风光愁不尽;边关过客,连天烟草憾无穷。李渔

15、李渔是明清之际极富才情的通俗文学作家,在小说、戏曲等领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16、李渔崇尚通俗的戏曲接受观不仅具有建构戏曲理论的价值,而且具有匡时济俗的现实意义。

17、跨凤登台,潇洒仙姬秦弄玉;斩蛇当道,英雄天子汉刘邦。李渔

18、诗写丹枫,韩女幽怀流御水;泪弹斑竹,舜妃遗憾积湡江。李渔

19、这正是李渔的《十种曲》对中国古代戏曲作出的独特的贡献。

20、清代李渔本是戏曲理论家和作家,他对养生保健也很有研究,尤其注重心理情志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