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

民德


拼音mín dé
注音ㄇ一ㄣˊ ㄉㄜˊ

民德

词语解释

民德[ mín dé ]

⒈  民众的道德。

⒉  指有德之人。

⒊  犹民力。

引证解释

⒈  民众的道德。

《书·君奭》:“公曰:呜呼!君惟乃知民德,亦罔不能厥初,惟其终。”
《论语·学而》:“曾子 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严复 《<原富>按语》七二:“此谓合众可,谓之民主不可。何则?以其有奴婢故也。又以知民主之制,乃民智最深民德最优时事。”

⒉  指有德之人。

《楚辞·离骚》:“皇天无私阿兮,览民德焉错辅。”
朱熹 集注:“言皇天神明,无所阿私,观民之德,有圣贤者,则置其辅助之力,而立以为君也。”

⒊  犹民力。

《墨子·节用上》:“圣王为政,其发令兴事,使民用财也,无不加用而为者。是故用财不废,民德不劳,其兴利多矣。”

国语辞典

民德[ mín dé ]

⒈  人民的道德。

《论语·学而》:「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分字解释


※ "民德"的意思解释、民德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2、然后急走两步,抢在胡民德前面开始领路,医院的其他人则紧随胡民德和贾天华的后面,一大群人浩浩荡荡,前呼后拥,直奔住院部而去。

3、在法国尼斯附近的阿马塔,发现了一间棚屋遗迹,时间上可追溯至民德冰期时期,或公元前450000至380000年。

4、凡一国之盛衰强弱,视民德民智民力之进退为衡。而欲此三者程度日增,则必注重于国民教育。

5、‘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何解?‘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

6、民风民德,以及个人道德中首要的因素是其连贯性.

7、民德不进,礼义不讲,世风浇薄,廉耻道丧,人类岂不同于禽兽?弘扬民族文化,传承固有道德之精粹,应该是国人共同的政治语言。

8、他指出,新剧可以开民智、进民德,“施之以教,齐之以耻,生聚教训不十年,神州古国,或竟一跃到强国之林,亦意中事也”。

9、实行“以德治国”,不仅包括对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和国家机构公职人员的“官德”要求,还包括对普通公民的“民德”要求。

10、这种配置了512只的莫民德在便携式我们所测试,并会在宜举行账户中的基准。

11、正因此,“民德”被认为是“人群之鸿宝、社会之金玉”,也就是“合群”为强国的基础。

12、基地位于花莲市民德一街上,为地下一层,地上六层R。

13、变法是发展自由主义经济的基础,提高民力、民智、民德,是发展自由主义经济的途径。

14、民风民德,以及个人道德中首要的因素是其连贯性。

15、在法国尼斯附近的阿马塔,发现了一间棚屋遗迹,时间上可追溯至 民德冰期时期, 或公元前450 000至380 000年。

16、在法国尼斯附近的阿马塔发现了一间棚屋遗迹,时间上可追溯至民德冰期时期。

17、以德治国应通过加强干部党德、政德,提高民德,强化法治建设来实现。

18、辛亥革命前一年,他“慨然欲挂冠去”,却又不忍独善其身,于是想写一篇奏章就君德、民德、官德三方面留下规劝性的意见,还没写完武昌起义已经成功。

19、古者,国容不入军,军容不入国。军容入国则民德粗,国容入军则民德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