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笈


拼音fù jí
注音ㄈㄨˋ ㄐ一ˊ

繁体負笈

负笈

词语解释

负笈[ fù jí ]

⒈  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

引证解释

⒈  背着书箱。形容所读书之多。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故玉屑满篋,不为有宝;诵诗书负笈,不为有道。”
马非百 注释:“负笈,背着书箱。这里‘负笈’与‘满篋’对文,是説所读的书多得要用所背的书箱来计算。”

⒉  背着书箱。指游学外地。

《后汉书·李固传》“常步行寻师” 李贤 注引 三国 吴 谢承 《后汉书》:“固 改易姓名,杖策驱驴,负笈追师 三辅,学‘五经’,积十餘年。”
唐 白居易 《相和歌辞·短歌行二》:“负笈尘中游,抱书雪前宿。”
孙中山 《中国之革命》:“满清 之昏弱,日益暴露,外患日益亟,士大夫忧时感愤,负笈於 欧、美、日本 者日众。”

国语辞典

负笈[ fù jí ]

⒈  背著书箱。比喻出外求学。

《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人》:「少慕道,闻劳山多仙人,负笈往游。」

分字解释


※ "负笈"的意思解释、负笈是什么意思由范文之家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造句


1、2009年9月,从美国负笈归来,成为香港科大建校历史上第三任校长。

2、联想到从上海负笈东洋因跳水救人受到日本国家表彰的严俊同学。

3、据记者调查,20世纪前期,在外国研习美术的中国学生约300多人,其中负笈日本与欧美留学的各占一半。

4、中国千万学子负笈赶考媒体似陷入"集体性怀旧"。

5、今年53岁的李松根是德国弗莱堡大学文学博士,当年他从*弯东吴大学德文系毕业后,与太太储筱薇一起负笈德国。

6、陈茫先生则以亲身经历,极为风趣地讲述了凯撒旅游集团在德国的创业与发展故事,阐述了自己负笈远游,到德国学习工作,最终融入德国社会的历程。

7、锣鼓声中“负笈”上京几年前一幕仍历历在目。

8、50多年前,在我上大学的那个年代,就有不少的中国年轻学子向往到剑桥负笈求学。

9、4名优秀学生分别获7,500英镑(约港币11万元)的奖学金,并于10月起负笈剑桥修读3年制的学士课程。

10、顾宝贝:‘愿把春情付落花,随风冉冉飞天涯。君能识破凤兮句,去妇当归卖酒家。’,傅君颜:‘当垆文君貌如花,不负琴心奔天涯。负笈遍寻知心伴,卿须怜我尚无家。”。兰芝

11、1946年8月,按照七年前洪业教授已为他制订的计划,仁之负笈远行,乘船前往英国利物浦大学,就教于当代历史地理学的奠基人之一达比。

12、负笈千里,苏章从师之殷;立雪程门,游杨敬师之至。

13、祖父李斯苞,弱冠怀大志,负笈集美,以卒业赴马来西亚,从兄习贾,孝悌友恭,协力建树,事业有成,为马来西亚华侨橡胶商之翘楚。

14、弱冠入同济,崭露头角;负笈德国,学贯中西闻遐迩; 一德一心 为人民,鞠躬尽瘁;丰碑立于千秋典范,怎奈噩耗忽传;巨星陨落,四海同仁无不同声哀悼。

15、1992年,已获传染病学硕士学位的他,作为访问学者负笈远渡。

16、弱冠入同济,崭露头角;负笈德国,学贯中西闻遐迩;一德一心为人民,鞠躬尽瘁;丰碑立于千秋典范,怎奈噩耗忽传;巨星陨落,四海同仁无不同声哀悼。

17、已酉年夏,余负笈北邮,寓居柿园。

18、邓做出这个指示后的四分之一世纪中,中国有近六十万人负笈海外。

19、中国留学生负笈海外趋年轻化。

20、一同负笈清华,又一同远征滇缅,共同的志向,时代的烽火,让孙立人与齐学启的人生轨迹总是重合在一起。